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健康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科普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22年06月08日 星期三

    为了这片深情的土地

    ——评广播连续剧《黑色沃土》

    作者:景凤鸣 《光明日报》( 2022年06月08日 15版)

      近期在吉林、上海、陕西等地热播的广播连续剧《黑色沃土》取材于松辽平原腹地、保护性耕作得到广泛应用和推广的地区,取材于现代农业技术得到具体使用、现代农业生产方式得到有效实践、现代农民得到培育成长的地方。创作团队曾多次赶赴吉林省梨树县,与农业技术人员交谈,采访农机合作社,深入中国农业大学梨树实验站,深入感受与体验。

      受现实生活的启发和鼓舞,剧作如期展现了一派富有典型性、代表性的、充满生机活力的动人图景。对于这样一幅立体的可贵的生活图景,艺术家们运用富有质感的声音,调动各种声音要素,立足于不同角色的需求,精心搭建出一幕幕恍若眼前的场景。不仅有效传达了浓郁的现代生活气息,而且由角色、故事、情感、冲突、情节发展,叠加出一个别致的声音世界,一个充分体现广播剧魅力的声音舞台跃然眼前。以独具特色的形式,展示了可贵的农业、农村生活图景。

      随着国家的重视、现代科技的使用,从精准扶贫到乡村振兴的巨大政策关怀与支持,它们带来了新农村的新生活、新面貌、新气象,原有的农民正在变成农业工人,机械化、网络化之下的农业,不仅展示着农业的美好前景,更展示着新农村与新农业中,可以作为理想与奋斗目标的农民生活。这样的农业是强大和有希望的,这样的农民是富有理想和奋斗前景的,这样的农村是留得住人的。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人们体会到保护性耕作的坚决践行者梁晓梅、剧中的村第一书记李山灵,她们作为时代新人的幸福,充分感受到以她们为代表的时代新人,对于农业现代化发展的激情相悦、如影相随。对于梁晓梅和李山灵,作品中更多是体现出他们对土地的珍惜,对保护性耕作的理解,对现代农业的主动向往与赋予,和更多的对农业理想的自觉追求。

      作为一种具有声音传播特质的综合艺术手段,广播剧同样通过讲述故事,展示冲突,情节推进,塑造人物。在人物塑造过程中,主创人员创设了恰当的承载矛盾与观念冲突的人物关系,通过建立在人物关系基础上的矛盾、发展、冲突、高潮,传达了可贵的但常常被忽视的农业传承,展示了真实可信、感人至深的人间亲情。广播剧以主人公梁满仓和梁晓梅父女这对人物关系贯彻始终,从观念不同到父女打擂,从渐积渐累到误会加深,从山穷水尽到问题戛然解决,可以说是一波三折。其间充分体现了以父女为代表的两代人,对种地打粮的终生热爱,对农业生产的深刻情怀,更有父女之间感人至深的真心挂牵,几次让人落泪。从和风细雨到矛盾渐起,到冲突渐深,作品很好地把握了节奏,提供了感人至深的文学艺术享受。

      土地是人类延续生命的根本。对土地的热爱,原本贯穿在生命的延续与传递之中。这个现实生活中正在发生的土地的传递、观念的传递、亲情的传递、信念的传递,它是我们延续生命、延续生活、民族自立自强的最珍贵的金饭碗。正是这个信念,凝聚起对耕地的热爱,对农业的热爱,对种地打粮的热爱。剧中父女的职务交接,是让农业合作社办得更好的交接,是对全村人的粮仓的交接,是对为国家种地打粮、更好地种地打粮的交接。父辈的满垄合作社,改成了新一代的沃土农机合作社,也正是踔厉风发的现实与土地希望的体现。

      关于传统观念和保护性耕作之间的纠葛,是贯穿全剧的重头戏,不仅体现在父女之间,而且体现在村民们之间。不仅在于观念方法,还在于理念冲突带来的行为桎梏。在关键环节、紧要关头,剧本凸显了党员的力量、村党支部的力量。党员集体明确了立场,发挥了重要作用,它凸显了党员的先进性和模范性,可称运用恰当,展现及时,达到了以理服人,实现了以情感人。这样的情节不多,但是效果上特别出彩,逻辑上让人信服,应该说解决得恰到好处。短短的几个情节,几幕场景,体现了基层党组织的作用,昭示了基层组织、基层党员、共产党员先锋队的形象,形成了思想上、剧情上的升华。

      《黑色沃土》创作团队多次深入采访,几易其稿,努力做到融入生活,把握生活,充分沉浸于对人民群众的学习和对生活的感动之中。其对现实题材的深层挖掘,对人物的鲜活刻画,立体饱满的情绪、拂之不去的浓郁气息,充分印证了农村题材创作的宽广途径。

      (作者:景凤鸣,系吉林省作家协会副主席)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