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历者说】
去年高考,我的儿子刘佳成考入了清华大学新雅书院。回顾孩子的成长历程,是一条长时间筑底后的上升曲线——小学时,孩子很普通,各种活动都没有突出表现;初中进的是普通班,仅排名中游;高中还曾有过一段时间的不适应。但最终,他找到节奏,考入理想学府,完成了华丽转身。
“带蜗牛散步”,是我偶然读到的一篇文章。很短,却对我触动很大。文中说,教育孩子就像牵着一只蜗牛,不能按照家长的步调走,而应跟随孩子的脚步,体会其中美好。
孩子小时候,我们没有报太多课外班,而是注重培养孩子专注、自律、高效的习惯。比如,孩子喜欢玩拼插玩具,可以一个人坐在地板上连续几个小时将一个个零件拼成各种模型。我们就经常买各种拼插玩具给他,在拼装过程中尽量不帮忙,等孩子提出需要帮助的时候,才给一些提示。更重要的是,不管拼装结果如何,我们都会表示赞赏。记得孩子小时候用纸箱做了一个机器人装备,很粗糙,但我们还是非常高兴,表扬他有创造力。慢慢地,孩子的专注度得到很大提升。
日常生活中我们建立规则并带头遵守,引导孩子学会管理时间,养成自律和高效学习的习惯。孩子小时候喜欢看动画片,一看就很长时间。我们和孩子说明看电视对视力的危害,一起约定每天看动画片的次数和时间,并规定奖罚措施。孩子逐渐从不配合到主动遵守规则。随着习惯养成,孩子越来越自律,高中阶段开始自己制定学习和锻炼计划,并严格执行,高质量完成。
在孩子成长过程中,父母需要时刻关注孩子,及时发现问题并出手相助。这种关注是伴随和守候,是在一旁的默默观察和留心,而不是试图“监控”孩子,随时准备发现和纠正“错误”。
高中阶段,因为很多知识没有提前学习,班级里又高手如云,孩子的压力非常大,甚至考试期间失眠。我们经常和孩子谈心,告诉他只要把该做的都做好了,什么结果都可以坦然接受。经过调整,孩子终于放下心理包袱,轻装上阵,成绩也得到了稳步提升。
高考后,经常有人向我们请教培养孩子的经验。其实很简单,就是做好一个普通园丁的工作,保持平常心,以“带蜗牛散步”的心境引导孩子,培土、施肥、浇水、剪枝,然后静待花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