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奋进新征程 建功新时代·老区新貌】
初夏时节,走进山西省长治市武乡县监漳镇下北漳村村民暴书宏家的小院,歌声、笑声、讲解声汇成一片欢乐的海洋,前来学习参观的游客和当地村民在互动中进一步加深了对抗战历史的了解。
抗战时期,八路军总部长期在武乡县驻扎,山山水水留下了革命的足迹,“前方鲁艺”旧址就位于下北漳村。在烽火连天的岁月里,一大批文化艺术名家在这里创作了脍炙人口的文艺作品,激励着太行军民的抗日斗志。
如今,依托这独特的红色资源,下北漳村不少村民通过开办“农家乐”、发展旅游产业走上了富裕路。
暴书宏是村里第一个“吃螃蟹”的人。年过不惑的他,原本在太原做生意,看到村里发展红色旅游,便选择回村创业。他将自家的小院打造成了“鲁艺人家”,接待四面八方的游客。小院里不仅可以就餐、住宿,还可以学习历史,开展研学活动。目前,小院每天能接待游客上百人,纯收入2000多元。
“抗日的烽火,燃烧在太行山上,气焰千万丈,听吧!母亲叫儿打东洋,妻子送郎上战场……”这首久唱不衰的《在太行山上》,真实地反映了太行山抗日军民昂扬的战斗姿态和精神面貌。
长治地处太行山腹地,是著名的革命老区。近年来,老区儿女传承红色血脉,弘扬太行精神,在全方位推动高质量发展的新征程中,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潞城区北村曾是八路军总部所在地,80多年前的总部指挥所如今依旧保存完好。依托这一独特资源,北村先后谋划实施了红色文物修缮布展、省级红色研学基地等项目10余个,总投资超过8000万元。
北村党支部书记郭振彪说:“除了发展旅游业,我们还开发了小米、老陈醋等特色农产品,村集体经济基础进一步夯实,老百姓的日子越过越好。”
与此同时,长治市大力实施红色文化资源共建共享工程,推动红色文化资源由点到线、由线到片、由片到面、由“点上红”到“全域红”,持续推出20多条精品红色游线路,备受广大游客青睐。
传承红色血脉,更要守好绿色家园。行走在长治市漳泽湖国家城市湿地公园内,绿树成荫、繁花似锦,碧波荡漾、群鸟飞翔。生活在这里的人们,常常用愚公移山的故事来形容长治的生态环境治理。
始建于20世纪50年代的漳泽湖,一度因过度开发和工业排放而污染严重,最严重时水质超劣五类指标。2018年以来,长治市大力实施漳泽湖、浊漳河、沁河生态修复综合治理工程,坚持山水林田湖一体化治理,搬迁湖区居民2200余户、散乱污企130余家,整治周边78个村庄村容村貌,治理岸线达60余公里,拆除违建127万平方米,新建环湖步道43公里,使昔日的“臭水湖”变成了亮丽的“城市会客厅”。
如今,在126平方公里的漳泽湖国家城市湿地保护区内,有160多种禽鸟诗意栖息,500余种植物繁衍生长,成为黄土高原上生物多样性的“宝库”。
“自从环湖治理之后,这里的环境越来越好,我们也跟着沾光。”屯留区小南村村民王联芳说,“我那个房子原本早已破烂不堪,没想到经过这么一拾掇,还能变成这么精致的民宿。”位于漳泽湖畔的小南村借漳泽湖生态环境治理契机,大力实施人居环境整治工程,同时大力发展农家乐民宿、摄影驿站等文旅产业,使村民走上了“靠生态湖、吃生态饭”的路子。
监测显示,2021年,长治市主城区环境空气质量综合指数下降19.2%,PM2.5浓度下降25.5%,改善率均居全省第一,全市国控断面水质优良率达100%。
刚刚从山西中科潞安紫外光电科技有限公司参观完毕的长治市飞跃滑雪队队员胡晓涛,难掩内心的激动:“震撼,自豪!咱们的机器人能够参加北京冬奥会,值得每个长治人骄傲。”
胡晓涛口中的机器人,是中科潞安生产制造的新一代智能消毒机器人。这款杀菌机器人内置192颗芯片,通过空气循环对空气进行杀菌消毒,同时在它的底部还有24颗芯片,对地面进行杀菌消毒。它不仅能自动规避障碍,还能实时测温并进行人脸抓拍。
中科潞安的科技创新实践,是长治市大力发展新兴产业的一个缩影。长治市瞄准产业高端,一手抓优势产业率先转型,一手抓战略性新兴产业引领转型,加快培育形成了以半导体光电、光伏、先进装备制造、医药健康、信创等新兴产业为主的一批先进产业集群。
“长治市在规上工业企业研发活动全面覆盖的基础上,先后突破了大功率量产化深紫外LED芯片、煤化工煤基合成领域等一批行业关键核心技术。LED产业已形成‘外延—芯片—封装—应用’全产业链,光伏产业已形成‘多晶硅—切片—封装—应用’全产业链。除此之外,长治的医药健康产业现代中药和生物医药齐头并进,信创产业多家软硬件配套生产企业相继落地,成为拉动经济增长的重要支撑。”长治市工信局副局长郭晋潞介绍。
2022年第一季度,长治市GDP增长8.3%,全省排名第一,战略性新兴产业两年平均增长97%,工业经济总量全省排名第一。山水如画,今朝颜色更娇;老区不老,发展势头正好。今天的长治,正在建设全国资源型城市产业转型升级示范区、打造现代化太行山水名城的新征程中阔步前进。
(本报记者 杨珏 本报通讯员 冯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