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健康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科普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22年05月21日 星期六

    立足国情,围绕主线 深化新时代学校民族团结进步教育

    作者:严 庆 《光明日报》( 2022年05月21日 11版)

      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党和国家的主要任务是,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开启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新征程,朝着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宏伟目标继续前进。新时代、新任务、新目标提出了新要求,学校德育工作要坚持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深入贯彻落实中央关于《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实施纲要》《新时代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全面深入持久开展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意见》等文件精神。其中,一个重要的教育任务就是深化民族团结进步教育。在这样的背景下,教育部、中央宣传部、中央统战部、国家民委于2021年4月印发了《深化新时代学校民族团结进步教育指导纲要》(以下简称《指导纲要》),为新时代各级各类学校加强和深化民族团结进步教育作出了系统部署、提出了具体要求。

    我国多民族的国情决定了必须要开展好民族团结进步教育

      我国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宪法》第五十二条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有维护国家统一和全国各民族团结的义务”。自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民族团结进步教育便成为学校德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了加强学校民族团结教育工作,教育主管部门除在德育整体部署和爱国主义教育等专题教育部署中推进民族团结进步教育外,还先后印发了《关于在全国中小学开展民族团结教育活动的通知》《关于在中小学进一步大力推进民族团结教育工作的通知》《关于在中小学切实抓好民族团结教育工作的通知》《学校民族团结教育指导纲要(试行)》等系列文件。可以说,《指导纲要》的出台是教育部门主动顺应新形势、落实新要求、实现新目标的重要举措,是对以往出台文件的改进、深化和完善。

      党的十九大指出“全面贯彻党的民族政策,深化民族团结进步教育,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这给出了新时代学校民族团结进步教育的三个关键词。一是强调“民族团结进步教育”,宣传各民族大团结,引导各民族共进步;二是强调“深化”,一方面内容要深化,另一方面效果要深化;三是强调“主线”,就是紧紧围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开展教育。深化民族团结进步教育是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途径、方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深化民族团结进步教育的目标、主线。

      新时代学校民族团结进步教育实践中,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着力加强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全面加强爱国主义教育和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不断完善学校民族团结进步教育长效机制,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供不竭精神动力。

    牢牢把握新时代学校民族团结进步教育的原则与导向

      《指导纲要》明确了新时代学校民族团结进步教育要抓牢的“四个原则”:坚持正确政治方向,坚持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坚持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育人,坚持统筹规划与分类指导。其中,政治方向决定了意识形态建设和教育实践目标的性质,决定了跟谁走、听谁话、为谁服务的问题;立德树人既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事业的根本任务,也是新时代各级各类学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指南;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育人凸显的是教育保障的体制机制问题,涉及教育实践的主体、进程、途径;统筹规划与分类指导强调了教育实践的整体布局与差别化、针对性的施教策略相结合,为不同地区、不同学校立足本地有针对性地施教,进行教育探索创新提供了空间。“四个原则”既适用于整体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又可以细化为符合民族团结进步教育的诸多要素,具体地指导民族团结进步教育工作。

      《指导纲要》指出了新时代学校民族团结进步教育要把握的“两个导向”。其中,一个导向是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国家统一之基,民族团结之本,精神力量之魂。在教育教学实践中,教育工作者要围绕“我国辽阔疆域是各民族共同开拓的、悠久历史是各民族共同书写的、灿烂文化是各民族共同创造的、伟大的精神是各民族共同培育的”,挖掘素材,组织施教点,通过好案例、好故事、好声音阐释中华民族是一个包容性强、凝聚力大的命运共同体。教育内容、教育过程、教育主旨均要聚力、聚焦于中华民族是一个命运共同体,围绕增进中华民族的共同性下功夫;另一个导向是重团结也要重进步。团结,侧重于民族关系密切、和谐;进步,侧重于各民族在物质、精神方面的发展。团结是为了进步,进步能够促进团结。团结进步服务于国家利益、中华民族利益、各民族利益的实现,着眼于维护中华民族大团结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要进一步内化维护、促进团结的积极心态和正确认知,坚持以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引领,促进各民族文化保护和传承,尊重各民族保持和改革自己风俗习惯的自由,提倡文明、现代的生活方式,推进各民族共同进步。也就是说,通过促进民族的文化自觉与进步,引导各民族追求文明、现代的生活方式。在新时代强调民族团结进步,是与各民族加快发展的愿望相适应的,是与推动各民族共同走向社会主义现代化的要求相适应的,是与新时代加快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奋斗目标相适应的。

    新时代学校民族团结进步教育要围绕“深化”下功夫

      “深化”的教育效果指向“深”及内心、“化”为自觉,主要是由深化的教育内容和有效的教育途径、方式方法所决定的。

      新时代学校民族团结进步教育的内容是教育任务的具体化,并体现在小学、初中、高中、大学的不同学段,一是教育引导学生深刻认识维护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是最高利益。民族团结进步教育的本质是爱国主义教育,侧重从维护国家统一、领土完整、各民族团结的角度讲爱国。二是教育引导学生深刻认识各民族交融汇聚成多元一体中华民族的历史。中华民族是在长期历史进程中形成的“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命运共同体,是各民族共同建设、共同维护的大家庭。三是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增强中华民族凝聚力和向心力的纽带,实现了个人、社会、民族、国家价值观的内在统一。新时代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必须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四是大力弘扬中华优秀文化。文化认同是民族团结的根脉。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要构筑各民族共有精神家园,共享中华文化,珍爱中华文明。五是牢固树立法治意识。引导学生树立法律意识,提高法治素养,懂得并践行依法保障民族团结、依法反对民族分裂。

      新时代学校民族团结进步教育的途径、方式方法选择要尊重学生的认知规律,按照循序渐进、螺旋上升的原则,实现各学段教育内容层层递进。小学阶段重情景体验,初步感知,重生活化,主要围绕“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的民族知识、常识等开展教与学。初中阶段以体验为基础,主要围绕“是什么”“怎么对待”培养观念,培养情感,围绕打牢学生民族团结进步的思想基础开展教与学。高中阶段,以学生的认知为基础,主要围绕“为什么”,围绕提升学生民族团结进步的素养、信念等开展教与学。大学阶段,主要围绕强化大学生民族团结进步的责任担当开展教与学。就具体途径而言,包括学科融入、专题教育、全面加强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教育、开展主题教育实践活动、加强校园文化建设、搭建交往交流交融平台等。

      学校教育是国民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立足新时代,深化学校民族团结进步教育,服务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是每个教育者的使命与担当。

      (作者:严 庆,系中央民族大学教授,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重大课题攻关项目“健全民族团结进步教育常态化机制研究”首席专家)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