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主席习近平在博鳌亚洲论坛2022年年会发表主旨演讲中指出,“为了促进世界安危与共,中方愿在此提出全球安全倡议:我们要坚持共同、综合、合作、可持续的安全观,共同维护世界和平和安全”。这是习近平主席首次提出全球安全倡议,为推动全球安全治理体系改革、破解人类安全困境、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提供了重要理念指引。
全球安全倡议的提出首先是针对世界面临的紧迫安全诉求给予的回应。习近平主席在主旨演讲中谈到全球面临的挑战时指出,“人类还未走出世纪疫情阴霾,又面临新的传统安全风险”。当前某些国家奉行冷战思维,拉帮结派,追求零和博弈与你输我赢,动辄确定战略对手搞战略竞争,挑起身份政治与价值观之争,而且尤其侧重从军事安全手段进行战略打压,地区冲突风险陡增,全球安全倡议的提出恰逢其时。
今年2月,俄乌冲突爆发,战争的直接当事方看似是俄罗斯与乌克兰两个国家,但背后又有美西方国家的不断“拱火”和“添柴”。作为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之一的中国对地区和全球安全问题的态度与立场备受各方关注。在全球安全倡议的内涵上,习近平主席明确指出了“六个坚持”,即:坚持共同、综合、合作、可持续的安全观;坚持尊重各国主权、领土完整;坚持遵守联合国宪章宗旨和原则;坚持重视各国合理安全关切;坚持通过对话协商以和平方式解决国家间的分歧和争端;坚持统筹维护传统领域和非传统领域安全等。
全球安全倡议的提出也是推进全球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要求。值得关注的是,这次提出全球安全倡议也是习近平主席继去年9月首次提出全球发展倡议后,再次对世界前途命运提出的重要倡议,而且本次博鳌亚洲论坛年会的主题正是“疫情与世界:共促全球发展,构建共同未来”。当前全球新冠肺炎疫情形势依然复杂严峻,世界经济低迷且逆全球化正在发酵,许多国家的债务风险加剧,全球产业链和供应链面临空前危机,各国均正在致力于摆脱危机和实现发展。在此背景下提出全球安全倡议,也表明发展与安全密不可分,没有全球的安全,就不可能有全球的发展。2020年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就统筹“发展”和“安全”作了部署,这次提出全球安全倡议,是在外交层面统筹“发展”和“安全”的具体体现。
落实全球安全倡议,大国担负更大责任。冷战结束以来,有关地区相继爆发了阿富汗战争、伊拉克战争、叙利亚战争,以及俄乌冲突等,相关大国均不同程度直接参与了这些战争,但是中国作为一个致力于民族复兴的大国,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成为维护世界和平和安全的一股清流。在习近平主席提出的全人类共同价值“和平、发展、公平、正义、民主、自由”中,第一个就是“和平”。为了宣誓走和平发展道路,中国先后发布《中国的和平发展道路》《中国的和平发展》《新时代的中国国际发展合作》白皮书。习近平主席这次提出全球安全倡议,是中国致力于走和平发展道路的再次正式宣示。
中国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并非外交辞令,中国的传统文化自古就有“和为贵”“亲仁善邻”“协和万邦”的向往和追求。2021年10月,习近平主席在纪念辛亥革命110周年大会上指出,“中华民族的血液中没有侵略他人、称王称霸的基因”。从实践上看,自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已同多个国家通过和平协商解决了领土争议,并在实践中产生了“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最终成为国与国之间交往的指导性原则。自1979年对越自卫反击战以来,中国已经40多年没和其他国家发生过战争,这在大国对外关系历史上也极为罕见。
落实全球安全倡议,需要树立“一损俱损、一荣俱荣”的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坚持共同的、不可分割的安全原则。人类只有一个地球,各国同属一个世界,当前全球贸易的80%由全球价值链贡献,国家间联系紧密、彼此依赖,一个国家的安全不可能建立在其他国家不安全的基础上。正如习近平主席指出的那样,“国际社会发展到今天已经成为一部复杂精巧、有机一体的机器,拆掉一个零部件就会使整个机器运转面临严重困难,被拆的人会受损,拆的人也会受损”。
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君子和而不同”“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为各国之间实现共同的、不可分割的安全指引了方向。2021年11月,习近平主席在主持中国-东盟建立对话关系30周年纪念峰会上提出,“平等相待、和合与共是我们的共同诉求”。截至2021年12月,习近平主席在相关外事活动中提及“平等相待”近200次。实现共同的、不可分割的安全就要求世界各国应以联合国宪章为宗旨,尊重他国主权和领土完整,不干涉别国内政,平等相待,通过对话与合作解决彼此间分歧,践行真正的多边主义。
落实全球安全倡议,首先从亚洲开始。正如习近平主席指出的那样,“亚洲好世界才能更好”。当前亚洲地区存在严重和平赤字,冷战残余与信任不足相互影响,大国博弈与秩序重构互为因果,领土问题与历史问题交织其中。亚洲地区现有14个多边机制主要侧重于经济、社会、文化,侧重安全的只有东亚论坛与上海合作组织。高居不下的和平赤字不仅给某些域外大国搞乱亚洲与分裂亚洲提供了可乘之机,而且诱发亚洲地区近些年军备竞赛抬头。全球安全倡议的提出也为亚洲地区弥补和平赤字、维护地区安全与可持续发展提供了努力方向。
(作者:王俊生,系中国社会科学院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中心特约研究员、中国社会科学院亚太与全球战略研究院研究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