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健康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科普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22年05月17日 星期二

    【我们的新时代】用歌声“打开”敦煌

    讲述人:兰州大学艺术学院教授、兰州大学中华诗乐文化研究中心主任刘桂珍

    作者:本报记者 王冰雅、宋喜群 本报通讯员 张千龙 《光明日报》( 2022年05月17日 01版)

      【我们的新时代】

      敦煌的打开方式有很多种,可以走进莫高窟,感受地理的敦煌;也可以打开历史文献,了解文献的敦煌。在地理的敦煌、文献的敦煌背后,还隐藏着一个情感的敦煌,认识层面的敦煌,或许没有比艺术更柔和、更恰切的方式了。

      在莫高窟藏经洞出土的文献中,有一组描写敦煌山川景物和历史人物的五言律诗——《敦煌廿咏》。这组诗创作于唐代,其作者已不可考。在中国,诗乐舞本是同宗同源的,唐代更是无乐不舞,那么这组诗歌一定是可以歌唱并配以舞蹈的。

      我们在前辈研究的基础上,本着“字从音出、依字行腔”原则,对文献进行了勘校与补正,进而谱曲编舞、转诗为歌。以敦煌文献为基础,声像化地展现敦煌故事,这在国内是一次全新的尝试。

      我带领团队多次到敦煌实地考察,在兰州大学历史、哲学、文学等多学科力量支持下,将艺术表达和学术研究相结合,力图还原诗歌的意境和敦煌的历史图景,历时3年创作出《敦煌廿咏》声乐套曲。

      打磨作品的过程中,我们反复推敲、修改,一版不行,再写一版,每首曲子在定稿前,至少创作了3个版本。在反复吟咏体会中,我们仿佛走到了唐代的敦煌,与诗人同感同调、心灵相通。

      2020年10月11日,《敦煌廿咏》声乐套曲首场演出在兰州大学举行,在声光电结合的现代舞台上,以诗乐舞结合的立体表达,对《敦煌廿咏》进行艺术再现。最令我高兴的是,很多年轻观众因为演出结缘敦煌,声乐和舞蹈激发了他们对敦煌无限的审美想象。

      今年,我们团队参与制作配乐的广播连续剧《青春敦煌》,在中央广播电视总台中国之声播出。用歌声讲述敦煌故事,我们没有停下创作的脚步,相信在不久的将来,我们会带着新作品与大家见面。

      (本报记者王冰雅、宋喜群 本报通讯员张千龙采访整理)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