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健康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科普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22年05月11日 星期三

    爱国卫生运动:

    让卫生健康生活成为习惯

    作者:本报记者 金振娅 张胜 《光明日报》( 2022年05月11日 07版)

        贵州省铜仁市万山区人民医院的医务人员在给铜仁市第二十四小学的学生讲解正确的洗手方法。叶顺强摄/光明图片

        江苏省东海县红十字救援队对学校进行环境消杀,助力校园安全卫生。柴军委摄/光明图片

        市民在重庆市江北区北滨路漫行步道健身。新华社发

      【总书记关心的民生事⑨·记者观察】

    编者按

      爱国卫生运动是我们党把群众路线运用于卫生防病工作的成功实践。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就开展爱国卫生运动作出重要指示,在党的全面领导下,爱国卫生运动的开展更加科学有序,有效改善了城乡环境卫生状况,群众健康素养显著提升。

      今年是爱国卫生运动70周年。当前,新冠肺炎疫情仍在全球蔓延,全人类致力于携手构建一个更健康、更绿色的世界。如何认识爱国卫生运动在新时代的重要意义,怎样丰富爱国卫生工作的时代内涵,促进人民群众的健康福祉?让我们共同关注。

      “您好,夏天到了,这是预防登革热宣传资料,可以拿回家看看。”海南儋州,以“文明健康绿色环保”为主题的纪念爱国卫生运动70周年活动现场,工作人员热情地向群众发放《文明健康绿色环保生活方式手册》《传染病及地方病防控行动》等宣传资料,并免费赠送苍蝇拍、蚊香等卫生用品。“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我们更体会到卫生健康生活习惯的重要性,想拿点资料回去学习,改变自己和家人的卫生习惯。”不少市民说。

      放眼全国,近些年来,生活垃圾分类、小区环境绿化日益常态化长效化,城乡环境卫生状况得到有效改善,群众健康素养显著提升;戴口罩、勤洗手、常通风、少聚集、用公筷、保持一米社交距离,百姓纷纷当起自己健康的第一责任人……这些变化,都与爱国卫生运动息息相关。

      进入新时代,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爱国卫生运动。这项中国共产党历史上持续时间最长的群众性运动,内涵更加丰富,方式方法不断创新,走出了一条中国特色卫生健康事业发展之路。

    与时俱进,提升群众文明健康素质

      “新中国成立之初,我国城乡环境卫生状况很差,群众不卫生习惯普遍存在,传染病、寄生虫病、地方病严重威胁着人民群众身体健康。”全国爱卫办副主任、健康中国行动推进委员会办公室副主任、国家卫生健康委规划发展与信息化司司长毛群安回忆。

      1952年,毛泽东同志题词指出:动员起来,讲究卫生,减少疾病,提高健康水平,粉碎敌人的细菌战争。爱国卫生运动自此在全国轰轰烈烈地开展起来。

      毛群安介绍说,彼时,各地区、各部门广泛发动群众,以除“四害”、讲卫生、整治环境为重点,爱国卫生运动在重大疾病防控、重大自然灾害应对中发挥了统筹协调作用,经受住了鼠疫、天花、霍乱、血吸虫病等的严峻考验。

      改革开放后,爱国卫生运动的法律地位得以确立,“开展群众性的卫生活动”被写入宪法。各地推进“两管五改”工作,开展“五讲四美”活动,基本消除了克山病、大骨节病。随后,卫生城镇创建活动启动,城乡环境面貌显著改善;各地开展“三讲一树”活动,广泛动员全社会力量开展救灾防病行动,有效防控重大传染病疫情。

      “党的十八大以来,爱国卫生运动进入新的发展时期。爱国卫生工作以健康城镇建设、卫生城镇创建、城乡环境卫生整洁行动、‘厕所革命’等为载体,大力推进健康中国建设,取得了新的显著成效。特别是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各地深入开展爱国卫生运动,形成了群防群控的良好局面,用千千万万个文明健康的小环境筑牢常态化疫情防控的社会大防线。”毛群安说。

    不懈探索,推动将健康融入所有政策

      “2021年,云南全省129个县(市、区)历史性地全部达到了国家卫生县城标准。”云南省卫生健康委员会主任杨洋告诉记者,云南持续深入推进以“清垃圾、扫厕所、勤洗手、净餐馆、常消毒、管集市、众参与”为主题的爱国卫生“7个专项行动”,如今,云岭大地城乡人居环境发生了喜人变化,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加快形成,居民健康素养水平显著提高。

      不仅是云南,在广袤的中华大地上,绿水青山、蓝天白云越来越多地陪伴着城乡居民。目前,全国地级以上国家卫生城市占比超过60%,全国339个地级以上城市的空气质量平均优良天数占比达到87%。

      2017年5月12日,全国爱国卫生运动委员会召开爱国卫生运动65周年暨全国爱国卫生工作座谈会,会议提出新时代爱国卫生运动的方针,即“以人民健康为中心,政府主导,跨部门协作,全社会动员,预防为主,群防群控,依法科学治理,全民共建共享”。几个月后,党的十九大作出实施健康中国战略的重大决策部署,强调坚持预防为主,深入开展爱国卫生运动,倡导健康文明生活方式,预防控制重大疾病。

      如今,一项项新政正在不断密织14亿人民的健康保障网,持续丰富健康中国的时代内涵。全国各地注重将健康融入城市规划、建设、管理全过程和各环节,打造了一批健康城市建设样板市。

      健康中国,医者先行。北京协和医院、北京中日友好医院、华西医院等数百家医院,围绕“防、诊、控、治、康”开展了一系列健康促进工作,引导公众关注疾病预防、病后康复,尤其是整个过程中卫生健康生活方式的重要性。

      “医院是推动健康促进事业的核心机构。无论是医院还是医务人员,都是健康理念的倡导者、健康知识的传播者和健康行为的推动者。”北京协和医院副院长吴文铭回忆,几十年前,以张孝骞、林巧稚、曾宪九、黄家驷教授为代表的医学大家们走入乡村人家,引导广大农民改善和提高健康行为水平。

      如今,经受了新冠肺炎疫情防控的考验后,各地积极探索,推动将疫情期间形成的良好习惯逐步制度化——北京市发布《北京市文明行为促进条例》,将文明行为正式写入法规;湖北省建立疫后心理援助服务网络,推进互联网+心理服务模式……

      “不止于此,爱国卫生运动正在向精细化管理模式转变,加强信息化、数据化,加快实现爱国卫生工作规范化、科学化、法治化管理;动员方式实现了从运动化向常态化社会动员的转变,加快了爱国卫生与基层治理工作的融合。”毛群安介绍。

    内化于心,健康生活方式成为新时尚

      爱国卫生运动,做的是群众身边的小事,保障的却是百姓健康这件大事。

      “虽然过去全民扛着扫帚上街清扫的场面已不复存在,但如今广大群众对‘人人皆是防控链条重要一环’理念普遍认同并自觉践行,这说明爱国卫生运动的精神内核深深植入了人们心中。”北京林业大学生态文明研究院院长林震认为。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总结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斗争经验,丰富爱国卫生工作内涵,创新方式方法,推动从环境卫生治理向全面社会健康管理转变,解决好关系人民健康的全局性、长期性问题。

      2021年,全国爱国卫生运动委员会、中央文明委和健康中国行动推进委员会联合启动了为期两年的倡导文明健康绿色环保生活方式活动,推动群众切实养成文明健康习惯,有力助推疫情防控。

      “疫情发生以来,公众积极投身到疫情防控之中,主动学习健康知识,养成合理膳食、适量运动、戒烟限酒、心理平衡的良好生活习惯。爱国卫生运动的主要内容,潜移默化地改变着人们的生活方式。”林震说。

      青年是社会变革的重要力量,其健康观念和行为对社会整体健康意义重大。2020年全国健康素养监测结果表明,15~24岁组健康素养水平为27.43%,25~34岁组为31.68%,高于其他年龄组。

      “同时,在青年人群中,熬夜、吸烟、不良饮食习惯、肥胖超重等现象仍不同程度存在,这些都会引发健康问题。进一步提高青年群体整体健康素养水平、引导广大青年培养良好的健康生活方式刻不容缓。”毛群安建议,广大青年既要从自身卫生做起,培育文明健康、绿色环保生活方式,做好自身健康的第一责任人;也要做生活中的卫生健康宣传者,促使更多人参与到爱国卫生运动中来。

      “我们坚信,依靠党中央的坚强领导,继续深入开展爱国卫生运动,对于增进人民健康福祉、推进健康中国建设具有重要的时代意义,也必将取得更大成绩。”毛群安说。

      (本报记者 金振娅 张胜)

      (项目团队:本报记者 金振娅、张胜、陆健、王斯敏 本报通讯员 张斌 谢尚国)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