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健康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科普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22年04月29日 星期五

    心田里润出的水墨“最江南”

    作者:何建华 《光明日报》( 2022年04月29日 16版)

      在当代中国艺术界有一个具有标识性的文化符号——“明义江南”,精准地表达了一个画家与江南的密切关系:画家杨明义生于江南,从小就陶醉在苏州杏花春雨、小桥流水的诗情画意之中;成长为驰名中外的艺术家后,无论国画和版画,还是人物和风光,杨明义笔下表现的大多是烟雨迷蒙、温润雅致的江南水乡题材。从画家心田里润出的水墨“最江南”。

      生于苏州的杨明义,上世纪60年代就以版画成名。70年代末因创作《水乡的节日》一画在写生中发现周庄,被称誉为“发现周庄第一人”。80年代他首创水墨水乡中国画,表现江南水乡的浓郁韵味,形成了鲜明的个人画风,以独创的水墨笔法和经典的水乡题材享誉画坛多年。他的作品多次入选全国美展和国际重要美展,也被国内外著名艺术机构收藏。

      杨明义无疑是江南的代表性艺术家。江南的水乡山川秀美,江南的人文传统灵秀,江南的神韵丰富多彩,这些构成江南的重要元素,均可以从“明义江南”的画境中欣赏到。画小桥流水、灵秀山川,画烟雨迷蒙、池塘荷花,画江南女子、假山园林,画天地辽阔、自然气韵,但凡具有江南文化特质的组合要素,都能从画家的水墨笔触中汩汩而出。从自然的江南到人文的江南,从传统的江南到现代的江南,从具象的江南到意象的江南,“明义江南”表达的是艺术家的真实感情,没有丝毫的造作和矫饰。

      江南是故乡,江南有“乡愁”,江南文化是空间融合、时间淬炼的结晶。作为东方艺术家,杨明义曾到美国求学多年,周游世界,饱览各国博物馆中历代大师的典范作品,中外美术的异同引起他浓厚的兴趣。饱览西方艺术不仅没有动摇他对东方艺术的信念,在中西艺术的比较对话中,还深化了他对中国传统艺术的认识和理解。“转益多师”的求艺之路让他增强了对民族文化和艺术的信心,也对当今中国美术在世界格局中的位置有了更为清晰的判断,坚定了他“画江南是一生的使命”的责任担当。

      《忆江南》云:“江南好,风景旧曾谙。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能不忆江南?”唐宋以来,中华文明重心南渐,苏州成为“谁不忆江南”的富庶之地;运河时代“上有天堂、下有苏杭”,江南是令人神往的鱼米之乡;改革开放以来,江南创造出具有示范引领作用的“苏南模式”;新时代现代化示范区,打造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苏南样本”。学者认为,江南是中华文明的重要发祥地之一,江南文化则是中华文化最富人文魅力和美学精神的组成部分之一,成为无数人的精神家园。

      如今,江南文化成为中华传统文化、近现代工商业文明和现代文明的集合体,成为中华文明与世界对话的重要窗口。如果说,江南文化是亮向世界的一张中国文化名片,那么,“明义江南”则是这张文化名片上靓丽的一笔。

      (作者:何建华,系上海社会科学院研究员、原副院长,上海文化研究中心首席专家)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