及物写作是新世纪以来中国新诗所选择的艺术表达策略,它让诗歌更具烟火气与人文性,更加凸显现实感与当下性。李皓诗集《时间之间》(春风文艺出版社2021年12月出版),便是及物写作的用心之作。对身边亲人的珍爱与呵护,是构成李皓诗歌人间情味的最重要部分。李皓对父母充满感恩之心,他深知长辈养育儿女的辛苦和不易,希望用行动来回报父母的恩情。“我只要握住父亲母亲的手/就轻而易举地登上了泰山/我弯一弯腰/他们的脚步就变得无比轻盈”(《芒种日陪父母登泰山》),这是诗人与父母共同登泰山时的所思所感,在诗人眼里,父母始终是自己的人生依靠和前行动力。身为儿子,他愿意用自己的付出让父母的生活变得更舒畅。“我带上一筐野菜/去看母亲,母亲早已将锅里的/清水煮沸,等着野菜下锅/朴素的食材,汆成味甘性平的草药/吃不了的,浸在一盆凉水里/不温不火的母爱从此百毒不侵”(《带着野菜去看母亲》),带着野菜去看望母亲,这是多么单纯而朴实的生活细节,充满着令人泪目的精神气度。
对于已逝的长辈,诗人寄予无尽的缅怀和追念,在《清明醉》中,诗人将长眠大地的爷爷视作只是醉酒后的熟睡,“爷爷,我只当你是又一次喝醉了/那呼啸的山风就是你的鼾声”,并把清明时的祭奠想象成与爷爷再一次把酒话旧、不醉不休,“今天/我们又带来了一瓶老白干/在谷雨来临之前,你和它们/再次一醉方休吧,一醉/就醉它一年。来年今天/爷爷,你还在这里/等我,你的孙子/我的爸爸,你的儿子/还有一瓶辛辣无比的/老白干”。这想象是奇崛的,其中寄寓的真情感人肺腑。
在李皓诗歌中,重视亲情的精神质素既体现为对长辈的孝敬和尊重,也体现在对后辈的关爱和细心呵护上。李皓为女儿写过不少诗歌。送女儿出国留学,诗人不忘对她几番叮嘱,“记住,女儿/没有谁/会比我们更加爱你”。这种爱的表白,是父母对孩子内心真情的自然流露。在诗的最后,他还写道,“记住,女儿/无论你走到哪里,无论你使用什么语言/唯有祖国,永远不嫌弃你”。
李皓的情感世界是细腻、敏锐和丰沛的,他不仅重亲情,也重友情和爱情,还能用充满人间情味的眼光去凝望世间万物。“一场雨/要怎样淋漓尽致/才刻骨铭心/每一滴雨/都是你”(《雨越下越大》),“我有一万个诺言/今晚我只说出一个/剩下的统统寄存在神明的银河//你把它看在眼里/我把它举过头上三尺/一滴雨与另一滴雨相拥而泣”(《七夕雨》),诗人借助对雨的写照,将心中流淌的对爱的渴望与追求形象表露出来。“小酒馆是嘈杂了些/打烊也早了些/但这并不妨碍往事/把我呛出眼泪”(《在宁波与战友赵兵小酌》),“我握不住月亮的手/一场大雪正如期抵达大连/而从那里开往齐齐哈尔的列车/载不动别离的月光/雪花都落在你的笛子上/而我的心跳一直隆隆向北”(《在冬天说到月亮》),字里行间充满了对友情的珍重。
当诗人用充满感情的眼光注视外在自然时,世间万物无不显得深情款款。《春天的冰河》写道,“只有在暗流涌动的春天里/浮冰才能显示自己强大的一面/譬如硬度,譬如力量//春水让浮冰在自己宽厚的怀里/停下来,驻足或者小憩/而浮冰则让春水流动开来//似乎唯有流动和互相依靠/才能让春水欢快地喊叫起来/春天才会亢奋地站立起来”。还有一首《樱花一直在动》,“樱花是一味良药/它安抚失眠,却不咀嚼回忆/面对一瓣一瓣凋落的灵魂/你的内心不能没有波澜”。这些诗句,将一个有情有义的自然世界艺术地彰显出来。
(作者:张德明,系岭南师范学院文学与传媒学院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