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您曾于2002年进入联合国并负责中文教学相关工作。联合国总部还开设了哪些语言课程?为何要开设这类课程?
何勇:联合国一贯重视员工的语言培训,同时也提供各种条件和机会鼓励员工学习联合国的工作语言。自20世纪70年代起,联合国纽约总部就通过语言部开设6个官方语言的课程:阿拉伯语、中文、英语、法语、俄语和西班牙语,供员工和各国驻联合国代表团的外交人员免费选修。中文教学组是联合国语言部的一部分。我们面向联合国职员和驻联合国的外交人员提供两种课程:一种是普通课程,分为一级到九级;另一种是选修课,专注于语言的某一个方面,比如口语或阅读。此外,我们还不定期地开设书法课,全年分为三个学期,每学期约有150名到200名学生注册。
中文项目虽然在联合国秘书处下面的几个分部开设了课程,但联合国在全世界有几十个驻地,目前尚未广泛开设中文课。所以,中文教学组正在进行网上教学和远程授课的尝试,让更多的联合国工作人员有学习中文的机会。联合国职员学习中文有一些不利因素,主要是没有语言环境,很多学员只在上课时间接触中文。而学语言要不断地接触和练习,所以必须为学生使用中文创造条件。我们鼓励老师和学生多交流,带他们参加一些活动,看文艺表演等,在这样的环境里让学生更多地接触到中国文化和中国语言。
记者:从2010年起,您连续参加并组织了12届“联合国中文日”活动。这些年来,来自世界各地的联合国人对中文的了解和喜爱有哪些变化?您在中文教学和组织工作中有哪些经验和体会可以分享?
何勇:从2002年我进入联合国到现在,学习中文的人数大约翻了一倍。随着中国国际地位的提升,大家对中文也更加关注,学习中文的兴趣不断增长。在联合国六种官方语言的语言日中,中文日的活动规模最大、内容最丰富。中文日原是联合国内部的活动,但从一开始就有很多团体机构和个人积极参与。中文日丰富多彩的活动引起联合国工作人员对中国语言和文化的兴趣,不少人由此决定选学中文。
在联合国修语言课的学员都是在职学习,他们工作都很繁忙,只能利用午餐时间或下班后的时间。由于中文对母语为印欧语言背景的学员来说比较难,他们需要强大的动力和特别的吸引力以保持兴趣和信心。为此,我们除了在课堂上采取比较活泼的教学方法外,还努力创造课堂外的机会让学员们接触中文。我们组织的活动包括中国新年晚会、中文之夜、专题讲座、观看中国电影等。自2004年起,我们在中国政府的资助下和南京大学合作举办联合国赴华中文培训项目,到2019年已连续举办了16年,有近千名联合国工作人员参加。这个项目给联合国工作人员零距离体验中国文化和在真实语言环境里使用中文提供了绝好的机会。
记者:目前,除中文外的联合国五种官方语言都已有了自己的“国际语言日”。我们应当如何更好地促进中文走向世界?
何勇:每种语言的语言日选择都有其独特的文化或政治内涵。“法语日”选的3月20日是国际法语组织的周年纪念日;“英语日”选的是莎士比亚的生日4月23日;“西班牙语日”起初选的是10月12日哥伦布日,后来改为塞万提斯逝世日4月23日;“俄语日”选的是普希金的生日6月6日;“阿拉伯语日”选的是12月18日,因为在1973年的这一天联合国大会通过决议,把阿拉伯语作为联合国的官方语言之一。
参考其他“国际语言日”的情况,我建议把“联合国中文日”(4月20日)扩大为“国际中文日”,由中国政府宣布,以此为契机在世界范围内推广中文。通过举办各种庆祝活动,如中文演讲比赛、中文歌唱比赛、“一个字一个词描述中国与世界”、专题讲座等,多角度向世界展示中文的独特魅力。
设立“国际中文日”,不仅可以凝聚海外华侨华人的中国心,增强中国的归属感和向心力,还可以不断增进世界人民对当代中国和中华文明的了解。设立“国际中文日”,还有助于进一步提高中文国际化水平,推动中国文化走出去,增加中国的国际话语权,提升中国的文化影响力、国家软实力和国际地位。
(本报记者 柴如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