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的新时代】
开栏的话
这是奋斗者的时代,这是追梦人的时代!
科学家、工程师、基层干部、医护人员、青年学生、快递小哥……我们每个人都是新时代的见证者、建设者、开创者,在平凡的耕耘中铸就伟大的时代。
这是生机勃勃的时代,这是欣欣向荣的时代!
“祝融”探火、“羲和”逐日、“天和”遨游星辰;运动健儿激情飞扬、奋勇争先;全国上下消除绝对贫困,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可亲可敬的人民踔厉奋发、笃行不怠,汇聚起新时代中国昂扬奋进的洪流。
本报今起开设《我们的新时代》专栏,约请各地区各领域的代表人物,讲述他们不负伟大时代、勇于筑梦追梦的精彩故事。
每天穿行在施工现场、农家小院、田间地头,不觉间已快一年。
去年春暖花开的时节,挂职基层马上结束,我选择任职乡镇扎根基层,身边的一些人不解:“省会城市长大的人,又是武大博士,下到乡镇,那苦你吃得下?活儿能干好?”
总书记七年知青岁月,深深影响着我们这一代年轻人。学校的教育、身边的榜样和家人的支持也让我坚信,扎根基层的选择不会错。
我们所在的这个镇,是北宋古官道上的大集镇,是明代吏部尚书崔景荣的故里,是长垣卫材产业的发源地,还是国家土地制度改革的试点先行地。这么好的资源和政策该如何在乡村振兴中发挥作用?这一年的工作给了我不少启发。我们马上会有一个大规划落地——在现有产业园和两个示范村的基础上,启动占地3.2平方公里的古官路文旅综合体项目,让全镇财政收入和农民人均收入再提高一些。
回顾去年防汛和防疫交织的下半年,感念并肩的战友和无私的家人。暴雨袭来,群众往家跑,我们往村里跑,转移人、查危房、排积水,几天几夜几乎没合眼。防控新冠肺炎疫情,我们既要做好排查管控防输入,还要保障生产和防疫物资的来去畅通。真是做了回热锅上的蚂蚁,接了次烫手的山芋。镇里苦中作乐的战友们和我开玩笑,说我上了个“速成班”,他们多少年才会遇到一次的“大活”压缩到这半年,全让我赶上了。
这一年过得太快,但却让我明白了一个道理,基层工作没有捷径可言,唯有感情真,脚步深,才能深深扎下根!
(本报记者王胜昔、本报通讯员刘军旗采访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