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健康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科普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22年03月10日 星期四

    “数字蓝海”展现乡村胜景

    作者:何建明 《光明日报》( 2022年03月10日 05版)

        人物素描:郭红松绘

      【名家看两会】

      今年全国两会召开之际,我正在长三角的广阔田野中采访。三月的江南乡村,春意融融。看着一个又一个似画如诗的美丽乡村,聆听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特别是其中强调的“扎实推进共同富裕,不断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推动乡村振兴”“发展智慧城市、数字乡村”等,我感到格外亲切,仿佛在田野里沐浴一场及时的春雨。

      前些日子,我在浙江湖州的德清五四村采访,耳闻目睹了这里的数字乡村建设成就。比如,一个村庄的百姓,从六七岁的儿童到古稀之年的老人,都能通过手机、微信等,享受数字技术带来的便利生活和娱乐休闲。

      在村里的数字控制室里,一张三维地图把村落风貌尽收其中。在图上点击,空间数据和公共数据即刻呈现,涵盖乡村规划、乡村经营、乡村环境、乡村服务和乡村治理五个领域。

      比如,大数据为每个村民建立了生命全程管理体系,每家每户的生产资料、管理经营等,都有数字化跟踪记录、专家建议和收效业绩表;全村的每一块土地,包括每户村民的住宅地,都有数字化的实时动态显示和管理记录。也就是说,只要在村委会的数控中心,便知全村实时情况。干部和专业人员也可以通过这些动态数据和图像,及时检查和观察全村动态,如垃圾处理、庄稼苗木生长和人员流动情况等。这个系统,实现了对乡村高效、便捷的管理,提升了广大农民在日常生活中的幸福感、获得感与安全感。

      五四村建设的这片“数字蓝海”,给农民生活和农村建设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空间,甚至改变了当地人的老习惯、老观念。以往,村民们只会把手里的积蓄存入银行,如今不同了:村里的数字板块中有一项“投资专家”,设置了几十项投资理财项目供村民选择,村里还组织了几名大学生志愿者,帮助村民学习投资理财知识,不少村民因此受益。一向令村民“头疼”的看病难问题,如今也在“数字蓝海”的帮助下得到缓解:需要就医时,可以通过数字平台,选择附近最好的医院和最对症的医生,而且平台上会列出透明的收费清单。

      在这一路的采访过程中,我看到今天长三角的广大农村,已经基本实现全域数字化和村庄数字化,尤其是农田、河流、山川的数字化管理。我能从乡镇县市的数控中心,获悉任何一片田野和江河上的秀美景色与地容地貌。

      这就是数字乡村建设带来的利好!

      20世纪80年代至今,约40年间,我的精力和写作主题,有相当大一部分投向关注中国农村发展和农民的生存情况。我写过乡镇企业发展阶段的“苏南模式”,写过美丽乡村建设的安吉余村,写过脱贫攻坚战的贵州毕节、“闽宁协作”模式的宁夏西海固脱贫纪事,也写过走共同富裕道路的“德清样本”……我发现,我国广大农村的发展,走过了几个阶段和模式,变化的是人们不断提高的生活水平,不变的是始终坚定的发展方向——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乡村振兴道路。我相信,这条大道将越走越光明、越走越宽阔。

      作为一名作家,从某种意义上讲,我的笔之所以能够始终饱含激情、充满活力,我的作品之所以能够被广大读者接受和喜爱,首先应当感谢党和国家的乡村发展战略,感谢亿万富裕起来的中国农民,正是他们带来的创业激情和动人故事,方使我笔下生花。自然,我也会投入更多的情感和精力,努力书写好中国乡村建设最壮丽的伟大史诗。

      (作者:何建明,系中国报告文学学会会长)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