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自国新办新闻发布会的报道】
外贸是2021年我国经济发展的一大亮点,进出口规模和国际市场份额都创出新高。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今年我国经济发展面临需求收缩、供给冲击、预期转弱“三重压力”。在2021年高增长的基础上,今年外贸趋势如何?如何破解“三重压力”稳外贸?
“从今年前两个月来看,外贸基本上实现了稳字当头,就是开门稳。我们也有信心完成全年的目标任务,稳住外贸外资基本盘。”在国新办3月1日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商务部部长王文涛表示。
2021年,我国外贸进出口总额达到39.1万亿元,增长21.4%。以美元计,进出口规模连续跨了两个大台阶,达到6.05万亿美元,增速达30%,创出2010年以来的增速新高。货物和服务净出口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到了20.9%。2021年前三季度,以美元计,我国外贸的国际市场份额达到15%,是1958年以来全球单一经济体的最高份额,也创出了新高,为世界经济复苏和发展注入了新的动力。
“我们研究分析认为,今年稳外贸压力巨大,形势也非常复杂严峻。”王文涛告诉记者,从需求收缩来看,全球的疫情还在起伏反复,复苏的势头不稳,外需市场也面临着一些不确定性。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世界银行等国际组织下调了2022年全球经济增长预期。世贸组织最新报告显示,全球货物贸易增长势头减弱。从供给冲击来看,原材料、大宗商品的供给仍然没有恢复正常,供应链的瓶颈还没有得到缓解,短期内预计也难以得到缓解。从预期转弱来看,缺柜、缺工等问题持续困扰外贸企业,原材料价格、运价成本现在还维持在一个比较高的水平。特别是一些中小外贸企业,有的经营状况并不是很乐观,也影响了他们接单的信心。另外,去年外贸高增长有很多阶段性的因素,包括订单的回流、防疫物资的出口、“宅经济”等,这些阶段性因素的消退给今年稳外贸增加了压力。
王文涛介绍,面对困难和挑战,商务部实施跨周期调节稳外贸、市场多元化、外贸供应链畅通、外贸创新提质等四个专项行动,多措并举稳外贸。重点做好三个方面工作:一是做好稳外贸政策的落实和储备。去年年底国务院出台《关于做好跨周期调节进一步稳外贸的意见》,商务部将会同各地方、各部门共同落实好,把减税降费等政策落实到位,把金融保险等惠企举措用足用好,把贸易便利化措施抓实抓细,全力帮助企业特别是中小微企业保订单、稳预期、拓市场。同时,将密切跟踪外需以及外贸的形势,加强监测和预警,做好政策的储备。
二是保障产业链和供应链的稳定畅通。受全球疫情、地区冲突等影响,人员往来和港口运行仍然不畅,全球产业链供应链堵、断的问题还很突出。商务部将推进外贸转型升级基地的建设,支持加工贸易稳定发展,培育新一批边民互市落地加工试点,深入推进内外贸一体化,培育贸易双循环企业。加强国际合作,推动国际物流、结算畅通,提升贸易便利化水平,促进产业链供应链上下游协作。
三是持续推进外贸创新发展。促进外贸稳定发展,增强外贸综合竞争力,推动外贸高质量发展,都需要把创新发展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今年2月份,国务院批准了新设27个跨境电商综试区。3月1日,新的跨境电商零售进口商品清单已正式实施,清单商品进一步增加,类别更加丰富。同时,商务部还要加大力度,支持海外仓发展,建设完善海外仓网络,推进海外智慧物流平台建设,培育一批离岸贸易中心城市(地区),发展壮大外贸新业态、新模式,推动贸易更高水平、更高质量的发展。建设服务贸易创新发展示范区,打造一批全球贸易数字化的领航区,同时发展绿色贸易。
(本报记者 张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