志愿服务是社会文明进步的重要标志,是加强精神文明建设、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内容。习近平总书记对志愿服务工作寄予厚望,他在考察天津朝阳里社区时,称赞志愿者是为社会作出贡献的前行者、引领者,强调志愿者事业要同“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同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同行。他在致信祝贺中国志愿服务联合会第二届会员代表大会召开时强调,希望广大志愿者、志愿服务组织、志愿服务工作者立足新时代、展现新作为,弘扬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志愿精神,继续以实际行动书写新时代的雷锋故事。在刚结束的北京冬奥会上,冬奥梦与志愿情交融,1.9万名志愿者无私奉献、辛苦付出,服务范围涵盖对外联络、竞赛运行等十大类别,涉及场馆管理、赛事服务、物流、技术、新闻运行、语言服务、体育竞赛等40多个业务领域,他们用责任担当展现了优秀的志愿者形象。新时代必须大力弘扬志愿精神,使志愿服务在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发挥更大作用。
志愿精神是现代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
志愿精神是志愿者对于自身与他人以及共同体关系积极的观念反应,蕴含牺牲某些自身利益而增进公共利益的价值追求。恩格斯指出:“人们自觉或不自觉地,归根到底总是从他们阶级地位所依据的实际关系中——从他们进行生产和交换的经济关系中,获得自己的伦理观念。”志愿精神及志愿服务活动,是现代生活的重要内容,彰显着现代人积极关注和协调自身与他人和社会之间的关系,力求在满足自身基本生活需求之余追求更高层次精神生活的价值取向,对促进和提升社会精神文明水平具有重要意义。
志愿精神作为价值原则和道德规范引领志愿服务,并使之成为协调社会利益关系的特殊方式。“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志愿精神中,奉献理念突出表达了志愿者对他人、社会和国家的道德责任;友爱理念强调志愿者要具备对他人友善的道德情感,志愿服务就是一种以友爱为情感底色的爱心服务,传递出来的是与人为善、助人为乐的人间真情;互助理念倡导“赠人玫瑰、手留余香”,志愿服务不应是志愿者的单向付出,更不是单纯强调个人利益的牺牲,而是倡导志愿服务双方、志愿者群体之间互相关心、互相帮助,从而使利他与利己有机统一;进步理念强调志愿者把志愿活动与服务国家、奉献社会有机结合起来,使个人成长的同时促进社会进步。志愿精神还具有强烈的实践属性,不断推动志愿者在志愿服务实践中,把个体道德追求融入社会生活公共领域,推动社会精神面貌发生新变化,提升社会道德水平。
大力弘扬志愿精神
当代中国志愿精神蕴含着丰厚历史底蕴、坚实现实基础和强大道义力量,具有鲜明的中国特色和时代特征。大力弘扬志愿精神,不断推动新时代志愿服务事业发展,既符合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的发展方向,又适应了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具有重要意义。
弘扬志愿精神,优化基层群众自治制度。志愿服务是基层社会治理中的重要一环,在社会建设与基层治理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内容丰富、形式多样、便民利民的志愿服务活动,为人们以志愿者身份参与城乡社区治理、基层公共事务和公益事业提供了广阔平台。人们在参与志愿服务活动过程中可以进一步强化对公共生活的了解关注,并通过创新公共服务供给方式有效弥补政府服务和市场服务的不足,因此,志愿服务活动是优化社会治理不可或缺的补充力量。弘扬志愿精神,发展志愿服务事业,充分激发群众的主体意识和责任意识,调动人们自我管理、协同参与公共事务的积极性主动性,有利于健全基层党组织领导的基层群众自治制度,实现群众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我监督。
弘扬志愿精神,在全社会传递向上向善的道德力量。“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志愿精神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高度契合,鼓励人们向上向善。多年来,广大志愿者和志愿服务组织主动承担社会责任,在脱贫攻坚、济弱助残、紧急救援、生态保护、大型活动等领域做了很多实事好事,以实际行动践行志愿精神。志愿精神不断渗透到社会生活方方面面,促进了全社会思想道德水平提升。目前,我国注册志愿者已超过2亿人,全国平均每7人里就有1名是志愿者,已有1.4万家志愿服务组织在全国志愿服务信息系统上进行了身份标识,注册志愿服务团队数量达98万。《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中明确提出:“健全志愿服务体系,广泛开展志愿服务关爱行动。”
弘扬志愿精神,助推中国精神走向世界。习近平总书记在北京考察2022年冬奥会、冬残奥会筹办备赛工作时,同运行管理、服务保障人员和志愿者们亲切交流,希望志愿者们“振奋精神、鼓足干劲,团结协作、共同努力,确保冬奥期间各项服务保障工作顺利,让各国参赛人员充分感受到中国人民的热情好客和文明礼貌,感受到春天般的温暖”。伴随经济全球化进程,志愿服务日益成为中外民间文化交流的重要途径。讲好中国故事,是中国特色志愿服务的重要使命和目标。弘扬志愿精神,有利于向全世界展现中国志愿者的良好精神风貌,为人类精神文明贡献优秀成果,助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拓宽志愿服务事业高质量发展的路径
加强志愿服务队伍建设。高素质志愿服务队伍是推动志愿服务事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支撑。要深入推进志愿服务阵地建设,培育规范化的志愿服务组织、专业化的志愿服务队伍和特色品牌化的志愿服务项目,为壮大志愿者队伍、培育和弘扬志愿精神提供载体和依托。在志愿服务实践中,要充分发挥志愿者作用,锻炼志愿者队伍。比如,通过参与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北京冬奥会等大型活动,相关志愿者的综合素质和专业化服务水平有了明显的提高。要关注志愿者的成长和发展,完善志愿者组织体系,健全志愿者培训制度,强化志愿者权益保障,吸纳社会公众广泛参与志愿服务,持续激发广大志愿者的参与热情和动力。
营造志愿服务的良好舆论环境。志愿精神是推动志愿服务活动长效化的内在动力。在我国脱贫攻坚、疫情防控等实践中,涌现出了许多优秀的志愿者典型代表,他们用真诚服务书写了一系列感人肺腑的故事。实践中要积极宣传这些优秀志愿者和志愿服务组织典型,大力弘扬志愿精神,激发正能量、弘扬真善美,将志愿精神传导到全社会,引导人们广泛参与志愿服务,推动形成关心、支持和参与志愿服务的良好氛围。
推进志愿服务制度化建设。建立健全科学化的志愿服务体制机制是弘扬志愿精神、推动志愿服务事业发展的重要保障。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志愿服务队伍不断壮大,志愿服务制度化水平不断提升,《关于推进志愿服务制度化的意见》《关于支持和发展志愿服务组织的意见》和《志愿服务条例》等的出台,为志愿服务的专业化、规范化、制度化和常态化发展提供了有力保障。今后需要进一步完善志愿服务法规体系和制度体系,出台志愿服务行业标准,为弘扬志愿精神和推动志愿服务事业发展提供更好制度保障。
(作者:高峰 苏超莉,分别系北京工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党委书记、讲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