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新校训为‘崇德尚学’,校风为‘好学力行、求是创新’,矿大精神为‘自强不息、艰苦奋斗、追求卓越’。”近日,中国矿业大学正式公布了新校训、校风和矿大精神,学校党委宣传部负责人介绍,这是学校传承红色基因,为广大师生凝聚奋进力量的一项重要举措。在党史学习教育中,中国矿业大学把党史学习教育与强化师德师风建设紧密结合,坚持“既要有温度,也要有力度”,讲好教师身边的故事,办好教师关心的实事,引导广大教师牢记立德树人使命,奋力建功新时代。
让身边的榜样示范引领
2021年9月,在学校庆祝第37个教师节暨表彰大会上,作为首次评出的“中国矿业大学卓越贡献者”,高井祥、林柏泉、谢广元三位教授伴随着为他们量身打造的颁奖词和短视频,缓步走到学校明德礼堂的舞台中央,全场响起热烈掌声。
“为了制服‘煤矿第一杀手’——瓦斯,林柏泉足迹遍布江苏、河南、陕西、山西、安徽等14个省份48个高瓦斯矿区的近百处矿井。经常是在数百米甚至千米地下与煤矿工程技术人员一起摸爬滚打,有时一待就是十几个小时。”林柏泉的学生翟成教授,如今已是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项目获得者、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首席科学家,他感慨,“心里始终装着矿工的生命安全,不断攻克煤矿瓦斯防治世界难题,对学生、对青年教师毫无保留地指导和帮助,林老师用行动教会了我如何做一名好教师。”
让榜样的力量直抵人心。2021年6月,《中国矿业大学教师荣誉表彰体系实施办法》正式出台,明确“中国矿业大学卓越贡献者”为学校综合类最高荣誉称号,每四年评选一次。学校深入挖掘百年矿大优秀教师事迹,通过开展校园精神大讨论、“寻找身边的大先生”、优秀老教师专题报告、青年教师寻访老校址等活动,在全校营造崇德尚行、见贤思齐的良好氛围。
下力气解决“急难愁盼”问题
“学院用房十分紧张,我原本最担心的就是没房子。”在中国矿业大学前沿科学创新园区的实验室里,正带着团队忙碌的机电工程学院程延海教授满意地说,“现在有了自己的实验场地,自制实验装置、设计复杂实验、团队开会讨论,都很方便,我们只管专心带学生、做科研。”
2021年9月,程延海的团队正式入驻学校前沿科学创新园区。该园区是学校为高层次人才和青年学者设立的特区。在“我为师生办实事”活动中,学校进一步明确园区定位,重点支持高端人才引进、重大项目研究、学科交叉与拓新平台用房需求;入驻园区的科研平台和团队的用房面积不受所属学院用房定额限制;加大经费支持力度,对自主基建的团队减免后续用房费用,扶持科研团队建设。
“抓好师德师风建设,要解决思想认识问题,更要下力气解决教师工作、生活中遇到的实际问题。”校党委书记刘波表示。
为教师搭建更多创新舞台
2021年10月22日,深地科学与工程云龙湖实验室成立大会在徐州市云龙湖畔举行。该实验室是徐州市主要依托中国矿业大学成立的重大科技创新平台。
两个月后,中国矿业大学深圳研究院在深圳虚拟大学园正式成立。“还有北京的能源资源战略发展研究院、新疆的西部能源研究院。”学校科学技术研究院院长冉进财介绍,“学校加快在国家重大发展区域布局科研平台,为老师们服务国家需求和地方发展建起‘桥头堡’。”
心怀“国之大者”,就要以行动“见真章”。2021年,学校与华为、徐工、科大讯飞、中煤科工等签署合作协议,为教师创造条件,引导教师们到国家、企业最需要的地方去研究真问题,把论文真正写在祖国大地上。
“青年教师深入企业,才能深切感受到解决‘卡脖子’问题的重要性和紧迫性,才会有攻坚克难、大胆创新的持续动力。”2021年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项目获得者、学校化工学院段晨龙教授对此深有体会。
八月的唐山,汗水浸透工服,无法阻挡他们在厂房里穿梭;腊月的鄂尔多斯,冰天雪地,3公里徒步从村头旅社走向矿区;海拔2600米的托克逊,无论多么陡峭的山路,也没有一丝放弃……在赵跃民教授带领下,他所在团队的足迹遍布全国多个大型煤炭生产基地,近年来成功解决了难筛分矿物大规模细粒筛分的世界性难题,获得2020年度教育部科技进步特等奖。
教师是教育之本,师德是教师之本。刘波表示,学校将聚焦立德树人,以党史学习教育常态化持续为师德师风建设赋能,激励师生以强烈的历史主动精神奋力谱写创建能源资源特色世界一流大学的新篇章,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作出矿大人的新贡献。
(本报记者 苏雁 本报通讯员 刘尧 李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