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是职业教育“三教”改革的关键,教学能力是教师专业能力的核心要素。重庆工业职业技术学院立足构建具有高职教育属性的教师教学能力培养模式,研制教学能力标准,实施四大平台发展策略,建立四元八维动态评价机制,为助力高职院校教师教学能力发展提供了参考方案。
立足基准,制定高职教师职业能力标准
学校在重庆市行业协调委员会指导下,牵头与10家知名企业、25所优质高职院校开展合作,在充分分析高职教师教学能力特征基础上,归纳高职教师“五个教学”能力结构,制定“四领域”能力标准,出版《职业院校教师职业能力标准》,并在全校教师培养中实施该标准,以统一标准规范学校教师的教学知识、技能、素养。
助推建设,搭建高职教师发展四大平台
学校为解决本校教师发展中分层培育路径不畅、培养课程不关联、培养资源不优、教学实践支撑无力等四大突出问题,分别搭建了高职教师发展“四大平台”。
搭建分层分类培育机制平台。学校结合对高职教师承担的“专业建设、课程开发、教学实施”三大教学工作的能力要求,将校内教师划分为三个层级:将新教师的教学能力定位在第一层(教学适应期);将双师教师和骨干教师(或技术能手)的教学能力定位在第二层(教学成长期);将专业带头人(或省级名师、技能大师、专业群领军人及名师国匠)的教学能力定位在第三层(教学成熟期)。同时,学校依托国家、省级、学校三级教学名师工作室、技能大师工作室、应用技术协同创新中心,建立三合教师分类培育工程,打造教学型、技能型、技术创新服务型三类人才梯队,并将不同层级的教师与三类人才培育工程相结合培养,形成教学能力发展三层级结构。
搭建教师教学能力标准化课程平台。学校面向三个层级教师,纵向构建三大课程平台,第一层教师在教学适应期需完成6个初级模块课程,以此形成职场环境教学能力;第二层教师需完成8个中级模块课程,以此形成专业教学设计与指导能力;第三层教师需完成5个高级模块课程,以此提高职业教育教学创新能力。
搭建教师教学能力课程包资源平台。学校基于“四领域”能力标准,横向构建三阶课程包框架。每个级别课程包围绕教学领域的教学知识和技能自成体系,为在岗专任教师或高校、行业兼职教师量身定做培训课程,使课程包同时具有系统性、实用性、时效性、整合性。
搭建政行企校教师教学实践协同发展扁平化平台。作为首批国家示范职教集团理事长单位,学校积极构建“校企双擎、四轮驱动”的扁平化教师协同发展平台。通过“校企双擎”建成国家和省级“双师型”培训基地、省级应用技术协同创新中心、军民融合研究所、校企产品研发中心等25个实践平台。通过“政行企校四轮驱动”开展教师技术培训、教师技能实践、技术联合攻关、成果转化及共享工作,让校企合力在办学育人各环节发挥作用。
强化保障,建立高职教师动态评价机制
学校为改善在教师教学能力评价机制不完善的问题,多措并举加强保障机制。
构建教师成长“四元八维”动态评价模型。建立由政府—行业—学校—机构构成的四元评价主体;以标准、平台、教师为评价对象;从标准现时性、平台构架合理性、机制科学性、策略有效性、师德师风、教育教学、教研科研、教师发展八个维度开展评价,建立教师发展质量诊断平台,推进教师诊改。
建立教师教学能力成长积分制度。学校构建师德师风、教育教学、教研科研和教师发展等4个一级指标,19个二级指标,155个三级质控点的教学能力成长积分体系。制定成长积分管理办法,实时监测预警,落实以岗定薪、权责一致、优劳优酬的正向激励机制。
经过16年探索实践,学校培育出一支高水平教师队伍。全校荣获国家教学团队8个、国家级教师18人次、国家教师各类大赛奖10项;在国家级教学成果奖、精品课程、教学资源库、规划教材、首届教材奖等五方面取得40个标志性成果;教师能力成长直接推动学生素质发展,学生获得100余项国家级一类大赛奖项,在全国高职高专院校竞争力排行榜中名列前茅;教师能力发展促进办学水平提升,学校获得全国职业院校6个50强,办学水平位居全国前列。
(李雷 何婉亭 赵计平)
(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