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明国际论坛对话】
中国的抗疫策略最有效
肖连兵:尊敬的奥托尔巴耶夫先生和胡必亮先生,时至今日,新冠肺炎疫情还在全球肆虐,请你们谈谈疫情对吉尔吉斯共和国和中亚地区国家造成的影响。
奥托尔巴耶夫:2020年上半年,中亚地区国家意外遭遇新冠肺炎疫情的冲击,局势近乎恐慌。中亚各国得益于苏联时期建立的医疗系统,仍可对疾病进行适宜的防控和治疗,但大规模封锁导致经济大幅萎缩,国家财政预算锐减,失业增加。总体来看,中亚各国政府和人民都经受住了疫情考验,人们能理解所发生的事,并齐心协力与疾病及其影响做斗争。
胡必亮:确实,疫情给中亚地区各国的经济发展带来了很大的不利影响。以奥托尔巴耶夫先生所在的吉尔吉斯共和国为例,根据世界银行的数据,该国2020年GDP比2019年下降8.6%,大大高于世界平均下降3.4%的水平。类似的情况也发生在中亚其他国家。
奥托尔巴耶夫:即便中国现在仍有少量的病例,但中国的抗疫成果令人钦佩,成效不容置疑。从全球的病例数据可见,中国的抗疫策略是最有效的。中国的抗疫经验应被各国借鉴,无论相关国家能不能采用“中国模式”。中国的治理模式独特,也被充分证明有效,特别体现在民众和国家权力机关之间的互信程度,以及地方治理能力上。整个世界都见证了中国管理模式的有效性。
胡必亮:中国的抗疫表现全球有目共睹。首先,我们看基本事实,截至目前,中国累计确诊病例13.6万,累计死亡病例5700人。即使不按人口比例计算,这样的绝对数在世界上也属于很低的。其次,我们看数据背后的行动及其效果。中国于2020年6月发布了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的行动方案,系统总结了中国的抗疫经验和做法,阐明了中国在抗疫方面的理念和主张,包括指挥高效、全面参与、信息透明、科技支撑和坚持人的生命高于一切、举全国之力抗击疫情、团结互助等。至于实际效果,全世界现在也都看到了。最后,评价中国抗疫成功,还要看中国对世界抗疫的贡献。在近两年的疫情全球大流行期间,中国不仅率先主动地向世界发布疫情信息、交流抗疫经验,倡导共同构建人类卫生健康共同体,而且积极主动向200多个国家和地区援助或出口抗疫物资,包括3200多亿只口罩、39亿件防护服、56亿份检测试剂盒。中国还积极向世界各国提供疫苗,截至目前,我国已向120多个国家地区和国际组织提供超过20亿剂新冠疫苗。此外,还有一些资金方面的支持。这些都说明,中国在整个抗疫过程中,不仅自己做得好,而且也为很多国家地区和国际组织提供了有力支持。
摒除狭隘的国别之见
肖连兵:西方一些人极力把新冠病毒溯源“政治化”,企图向中国甩锅,而中国提出科学溯源,你们对此有何评论?
奥托尔巴耶夫:遗憾的是,全球抗疫本应让人类更团结,但现状并非完全如此。尤其是个别西方国家为疫情起源寻找“责任人”,其探寻不是基于科学方法,而是基于种种猜测和议题的政治化。无论病毒是否最先现身在武汉,都不意味着中国负有责任,因为病毒可能出现在世界任何地方。况且,中国识别并破解了病毒的基因序列,推动了全球众多科学实验室研发有效的疫苗。世界不应允许把疫情溯源政治化,而必须团结起来共同抗疫,全球性挑战需要人类作出全球性的正确决策。
胡必亮:新冠肺炎首先是一种疾病,要想有效治疗这种疾病,最重要的是尊重基本的科学规律;新冠肺炎同时还是一种传染性很强的流行病,因此有效防控非常重要,这就必须遵循防控的基本规律。总之,不论是新冠肺炎的治疗还是防控,最重要的都是要遵循科学规律。病毒溯源是一种深度的科学研究,只能由专业人员按照相关科学方法严肃地进行,而由情报机构、政府机关、媒体公司等非专业部门进行的所谓溯源是十分不严肃的,也没有任何实际价值,甚至可以说根本上就是笑话。在新冠病毒全球大流行的情况下,非科学部门应该做的工作,就是尽一切力量促进世界各国及其人民紧密合作,团结一心,共同努力夺取全球抗疫的最后胜利。那种甩锅他国、甩锅他人的做法,不仅对战胜疫情没有任何帮助,反而会恶化国与国、人与人之间的关系,降低全球合作抗疫的效率。
肖连兵:你们如何评价中国积极参与国际社会的抗疫行动?
奥托尔巴耶夫:中国是首批研制出疫苗的国家之一,并迅速为其他国家提供疫苗。中国是首个向吉尔吉斯斯坦和其他中亚国家提供疫苗的国家,且中国为多个国家提供疫苗还是免费的。此外,许多中国专家和医护人员到中亚国家分享抗疫经验。我们常说:“患难见真情。”我们的人民和国家得到了中国兄弟般的支持。
胡必亮:疫情暴发以来,中国可以说是全方位积极参与了国际社会的抗疫行动。一是国家领导人层面积极沟通与协商,习近平主席与世界很多国家领导人通电话,讨论合作抗疫问题;二是中国积极与相关国际组织和很多国家分享信息特别是疫情防控经验,提供包括资金、抗疫物资、医疗人员、培训等多方面的援助;三是大力组织抗疫物资生产并大规模出口到世界各国,支持各国抗疫斗争;四是积极参与相关国际科研合作。
肖连兵:在新冠肺炎疫情不分种族、不分国界的情势下,疫情凸显人类命运与共。疫情暴发后,习近平主席多次阐释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你们对此有何见解?
奥托尔巴耶夫:抗疫过程已经清楚表明了当今世界相互依赖程度之深。病毒对人类的打击不区分国界和贫富,全世界面临一个共同威胁。人类已经更清晰地认识到,全世界人民必须团结一致才能击败病毒,摒除狭隘的国别之见来寻求团结才会让我们更加强大。从这一点上讲,习近平主席提出的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不只是一种理念,更是对全人类彼此靠近的公开呼吁。
胡必亮:世界的发展已十分清楚地表明,各国之间的相互联系、相互依存空前加深,越来越体现出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命运共同体关系。百年疫情更直接、更深刻地体现了整个人类是命运与共的一个共同体。疫情加深了世界各国对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理解,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也为从根本上最终战胜疫情指明了正确方向和基本路径。
多元文明交流互鉴是世界的主流
肖连兵:西方一些人提出“文明冲突论”,你们对此如何看?
奥托尔巴耶夫:当前,围绕世界文明发展出现了多种新理论,包括文明冲突论。在我看来,“文明冲突论”分散了国际社会应对真正挑战的注意力。我在这里要特别强调的是,如果发生下一场世界大战,那将是人类历史的终结。世界应重点关注解决当前的全球性问题,而非讨论对新战争的设想。
胡必亮:“文明冲突论”只是关于文明的一种观点而已,更多的人坚持文明多元论、文明融合论看法。世界这么大,国家这么多,文明来源这么多元,从客观上讲,多元文明是一种现实存在。同样重要、也是客观存在的,是世界上不同文明主要表现出相互交流、相互学习、相互借鉴、相互交融的特点,譬如说古丝绸之路故事的主旋律就是如此,也就是被人们广为传颂的丝路精神,即和平合作、开放包容、互学互鉴、互利共赢的精神。可能在局部地区、在有些时候,也会出现文明冲突的情况,但这不是世界文明存在的主流形态。
肖连兵:在你们看来,文明交流互鉴与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有什么联系?
奥托尔巴耶夫:现代文明除了建设更和谐的世界别无选择。当今世界并不完美,仍有许多人死于疾病和饥饿,数百万儿童仍无法接受教育,局部战争让士兵丧生,传染病和其他疾病夺去数百万人的生命。人类需要团结应对这样的挑战,而非加剧不公正、不平等和冲突。在这个时代,有能力领导实施全球性理念的国家应该发挥独特的作用,中国是其中之一。就此而言,“一带一路”倡议的提出恰逢其时,众多国家的加入表明这一倡议和理念赢得越来越多的支持,共建“一带一路”无疑会很快成为人类发展最重要的载体。
胡必亮:“一带一路”是对古丝绸之路精神的传承与弘扬,其目的就是通过构建全球更好的互联互通,促进不同地区、不同国家之间更好的硬联通、软联通,促进不同地区和国家之间人民的心联通。一方面,通过商品、技术、人员、资金等经济要素更加自由流动而更好地发挥各自比较优势,实现互利共赢和共同发展;另一方面,通过教育、文化、旅游、医疗卫生等活动促进相互了解,增强相互信任,促进文明互鉴,最终有利于促进世界和平。因此,通过共建“一带一路”国际合作促进民心相通和文明互鉴,直接有利于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相应地,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为相关国家共建“一带一路”指明了前进的正确方向。
中亚地区国家全力支持“一带一路”倡议
肖连兵:你们对中亚地区共建“一带一路”如何评价?
奥托尔巴耶夫:习近平主席在中亚访问时首次提出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倡议,这意味着中亚地区对“一带一路”倡议的成功将发挥关键作用。倡议的主要理念反映在中亚地区各国的发展项目上,地区国家全力支持“一带一路”倡议。
胡必亮:“一带一路”倡议倡导的是通过加强全球合作来实现全球共同发展,倡导的是通过共商共建共享来完善全球治理体系,倡导的是通过共建“一带一路”国际合作来践行真正的多边主义,倡导的是通过与相关国家发展战略紧密对接来更好地落实联合国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倡导的是通过文明交流互鉴来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倡议提出8年多来,已经有170多个国家和国际组织与中国正式签署了200多份共建“一带一路”合作文件,推动建立了90多个双边合作机制,一大批公路、铁路、桥梁、港口、机场、电厂、产业园区以及绿色发展、农田灌溉、减贫、教育、医疗等建设项目务实落地,不少项目已经开花结果,相关国家人民已经从合作项目中获得了实实在在的好处。因此,“一带一路”倡议获得了世界上绝大多数国家及其人民的欢迎和好评,8年多来共建“一带一路”实践是很成功的。
肖连兵:疫情暴发后,中国提出“一带一路”要成为绿色之路、健康之路、复苏之路、繁荣之路。你们对中国的这一主张有何见解?
奥托尔巴耶夫:中国发展的最大成就之一是可持续发展和绿色经济,在这方面,中国的规划非常了不起。我相信中国会在可持续发展方面成为引领者,成为其他国家在此领域进行规划和取得成功的榜样。在后疫情时代,绿色、健康和繁荣发展无疑会成为“一带一路”倡议理念中最具活力的新元素。
胡必亮:新冠肺炎疫情全球大流行给世界各国人民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直接带来了巨大威胁,因此如何利用共建“一带一路”国际合作平台保障各国人民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就成为最重要也是最紧急的使命与任务。因此,中国提出把“一带一路”建设成为健康之路的新倡议,并率先垂范,已向世界提供了大量抗疫物资和疫苗,其中有相当一部分提供给共建“一带一路”国家。针对疫情严重影响很多国家经济的现实情况,中国提出要把“一带一路”建设成为复苏之路,就是希望通过“一带一路”国际合作促进相关国家经济尽快复苏。中国特别重视绿色丝路建设,希望通过“一带一路”国际合作进一步促进绿色发展,更好推动实现全球可持续发展,最终目标当然是实现全球普遍繁荣、世界持久和平。
肖连兵:“一带一路”倡议对后疫情时代中亚地区的经济发展有什么推动作用?
奥托尔巴耶夫:过去三年,中亚地区国家一直将区域合作置于首位,区域性倡议可成为中国和中亚国家之间合作的补充,特别是互利的交通和能源项目。鉴于域内国家有大量受过高等教育的人口,应该考虑在高科技、数字化和人工智能等高附加值产业方面进行交流,这些产业正在中国蓬勃发展。
胡必亮:我觉得“一带一路”将主要从三个方面促进中亚地区国家的经济发展。一是通过交通基础设施建设使中亚地区的内陆国家变成陆海联运国家,从全球价值链中获得更多经济利益;二是这些国家的工业化水平将加速提升;三是这些国家将从更加紧密的欧亚经济一体化过程中受益。
与中国毗邻是中亚国家发展的巨大优势
肖连兵:你们如何看中吉两国未来的合作?
奥托尔巴耶夫:中国是世界一大经济体,与中国毗邻是中亚地区国家发展的巨大优势。据经济学家的预计,到2025年世界GDP的一半以上将由亚洲产出。吉尔吉斯斯坦要重点发展与中国相连的交通基础设施。中国已协助修建了两条联通中吉的高速公路,一条过境铁路正在规划中,一些能源项目已付诸实施,这些项目将在未来助力吉尔吉斯斯坦和整个区域的经济发展。
胡必亮:我曾两次到吉尔吉斯共和国做“一带一路”建设实地调研,总体感觉是吉尔吉斯斯坦经济资源,如水资源、土地资源、矿产资源、旅游资源等都比较丰富,但几乎没有什么工业,农业基本上处于比较初期的发展阶段,80%以上的公路都是近几年中国企业新建的,但仍然满足不了需求。因此,吉尔吉斯斯坦与中国开展经济合作的潜力很大,包括基础设施建设、矿产资源开发、农业经营、制造业经营、旅游业发展、金融合作等,都有较大空间。吉尔吉斯斯坦紧邻我国新疆,随着新疆作为丝绸之路经济带核心区建设的深度推进,我相信双方都将获得良好的互利共赢发展。
肖连兵:吉尔吉斯斯坦是阿富汗的近邻,你们对阿富汗当前的时局和未来发展如何看?
奥托尔巴耶夫:阿富汗一直是大中亚地区的重要成员。在近期一系列事件后,阿富汗的权力已转移给塔利班,塔利班宣布阿富汗会成为国际社会和平和可预知的成员。中亚地区国家将支持阿富汗的可持续发展,一些主要的基础设施项目将致力于这一目标。例如,联通中亚国家和印度洋港口的铁尔梅兹—马扎里沙里夫—喀布尔—白沙瓦铁路、土库曼斯坦—阿富汗—巴基斯坦—印度天然气管线,以及其他重要项目。中国、俄罗斯和伊朗的多个富有前景的经济项目也将促进阿富汗的发展。此外,对阿富汗丰富的矿产资源进行开发将为其经济发展和就业提供关键支持。当前,阿富汗政局日趋稳定,国际社会特别是阿富汗的邻国,应该在此进程中发挥重要作用。
胡必亮:我想从一个角度谈谈自己的看法,那就是阿富汗应该充分利用共建“一带一路”倡议的机会,在共商共建共享原则下找到自己的定位,尽快发展经济、改善民生。阿富汗曾经是古丝绸之路的重要组成部分,现在最关键的问题是要尽快组建强有力的、包容性强的政府,稳定政治局面,大力打击恐怖主义,提供良好安全保障,加快改善营商环境,做好系统发展规划。这些都是吸引外来投资、促进国际贸易发展的前提条件,也是保障阿富汗从共建“一带一路”中获利的基本条件。作为阿富汗的邻国,中国正积极努力通过多边机制帮助阿富汗稳定局势,愿意将两国发展战略与共建“一带一路”有效对接,从而尽快促进阿富汗发展经济、实现持久和平。
(译者为北京师范大学“一带一路”学院桂思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