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线讲述】
要给企业的碳排放做本“明白账”,可真不容易。去年年底,我找工务部要来用电明细,找厂务部要了燃油燃气购销存记录,又找业务部要生产月报、找人事部要员工工时……拿到一大堆报表后,又去配电室、生产车间、废气排放口等地实地查看,记录电表编号、用电量,测量排放量和浓度,还要抽查冷媒请购单和考勤情况。把这些数据全部汇入电脑,才能得到碳排放量的精准账目。
我以前是公司的安全管理员,后来自告奋勇参加了培训学习,考取了资格证书,成了新上任的碳排放管理员。“双碳”目标要落地,首先得找准排放数据。我们这些碳排放管理员,就是要精确计算出企业的碳排放量,让企业绿色发展的脚步更坚实。
要做一名合格的碳排放管理员,时时刻刻都得动脑子。我们公司主要生产手提电脑键盘、台式电脑键盘,涂装、印刷环节污染较大、能耗较高。怎样才能低碳节能?我通过分析报告、搜索资料、多方考察,提出了对整个车间进行升级改造的方案,包括将原来喷涂的油性油漆改成水性油漆,采用另一种油墨印刷,新增水旋处理、水喷淋混射处理等废气处理设备……改造完成后,废气减排效果明显,净化效率超过90%。
产品更绿色环保了,订单量也增加了,实现了节能减排、提质增效“一箭双雕”。后来,我又提出“白炽灯换成LED灯”“中央空调出口温度调至26度”等建议,并通过制作标语片花、短视频和短剧等形式,号召更多同事对浪费水、电、纸张等不文明行为说不,从细节着手减少碳排放。不到一年时间,企业就节约用电30多万度。
“不省不成家,节约靠大家。”当上碳排放管理员后,我自己也在不断提高。不但时刻学习补充节能减排方面的专业知识,在生活中,也主动担起了低碳宣传使者的责任。我最大的心愿就是带动身边人一起动起来,用点滴行动汇聚成绿色合力。
项目团队:
本报记者 张胜、刘茜、陈建强、赵秋丽、冯帆、陆健、张国圣、王斯敏
本报通讯员 谢尚国、尹秀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