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短评】
明人诗中吟咏,“夜网初收晓市开,黄鱼无数一时来……碧碗分香怜冷冽,金鳞出浪想崔嵬。”大黄鱼,本是我国东海的寻常鱼类。然而,由于过度捕捞,上世纪八十年代,曾经“逼海而来”,能把一片海域染成金色的鱼群,似乎消失在东海波涛之下。如今,像东北虎、雪豹等陆上珍稀动物的回归一样,大黄鱼打破沉寂,再现“金鳞出浪”,人们震动莫名,欣喜莫名,也感慨莫名!
野生大黄鱼枯竭故事走向反转,离不开渔业法和伏季休渔制度。我国海洋伏季休渔制度1995年实行,到如今已27年,与船老大林海平的“28年第一次”恰好吻合。特别是近十年来,伏季休渔力度不断加大。自2013年渔业法修订后,“史上最严休渔期执法行动”“最严伏季休渔”不断见诸媒体。同时,沿海省市多年不断开展增殖放流、建设海洋牧场,想方设法恢复海洋渔业资源。这一切,是促成野生大黄鱼故事反转的主要驱动力。
东海大黄鱼从濒临绝迹,到一网打出2450公斤,给我们上了这样生动一课:竭泽而渔,则明日无鱼。厚待大海,大海也就厚待人类。受到精心呵护的海洋渔业生态,就是“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只有用这样的生态文明思想支配人类的行动,大海才能“不负抲鱼人”,“逼海而来”的金色波浪才会灿然重现。
(作者:周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