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活动吸引6500余人次委员参加,千余件提案建议近9成被吸收采纳,建立200余个市区委员工作室(站)……
一个个数字,折射出过去一年首都政协忙碌的“履职节奏”,也是委员们为续写新发展阶段的“北京故事”履职尽责的写照:在团结民主中体现制度优势,在凝心聚力中汇聚智慧力量,在协商议政中展现新时代首都政协新作为。
一个24小时不间断的学习交流和履职平台
为记录“政协时光”,北京市政协科技界委员、中石化北京化工研究院正高级工程师朱良每次参加活动都相机不离手,仅2021年就拍了几万张照片,留下各界委员奔走在大街小巷、田间地头履职的忙碌身影。
这些照片中,有不少学习场景。
2021年,北京市政协努力打造“学习型”政协,以学习提质增效促进思想认识和履职能力不断提高,举办各类学习活动100余次,参加委员达到6500余人次。
以党史学习教育为契机,回顾党的历史、学习党的理论,把学习党史与学习统一战线历史、人民政协历史统一起来,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委员们的头脑。邀请知名专家围绕党的百年奋斗历程、树立正确党史观等举办5场党史学习教育辅导报告会。组织委员和机关干部走进中国共产党历史展览馆、抗日战争纪念馆、北大红楼、北京档案馆等红色教育基地接受革命精神洗礼。
举办“政协报告厅”和科技、文化等各类讲堂,邀请专家学者就首都发展、北京冬奥会冬残奥会筹办、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建设、中轴线申遗保护等主题“授课”,帮助委员了解首都发展新动态新要求,不断为履职能力提升“蓄能”“充电”。
在市政协履职平台“上新”一个拥有600多名委员群友的党史读书群,构建起了24小时不间断的学习交流和履职平台:市政协领导担任群主领读,机关党组成员、各专委会分党组成员共同领学,定期邀请专家辅导“划重点”,群活跃度高,平均每天推送十余条学习材料,群友实时互动交流学习感受。
有委员说,学习群是指尖上的党史学习课堂,学习有重点、讨论有深度,甭管多忙都要到群里读一读、学一学。
一场围绕“首都工作关乎‘国之大者’”的协商议政
“我建议立足后冬奥时代持续推进冰雪运动普及与发展。”在北京市政协“努力克服新冠肺炎疫情影响,如期成功举办2022年北京冬奥会冬残奥会”议政会上,市政协委员、北京广播电视台主持人李杨薇当面向市委书记蔡奇建言。
自冬奥筹办以来,北京市政协就积极参与其中,连续多年组织委员广泛凝聚共识,积极建言献策。李杨薇全程参与,在深入调研中从“冰雪盲”变成了“冰雪通”,连续提出“推进冰雪运动进校园”“让冰雪文化深入社区”等提案。
首都工作关乎“国之大者”。过去一年,北京市政协将协商工作置于全市工作大局中谋划,通过议政性常委会、议政性主席会、议政会、协商恳谈会等平台建言资政,把专门协商机构的“专”字招牌越擦越亮。
完善城乡要素融合机制、进一步优化营商环境、推进中医药海外发展和文化传播……一件件协商履职成果为市委、市政府决策提供了有益参考,有的被纳入相关规划计划、有的推动了问题的解决、有的促进了政策的出台、有的转化为有关部门的具体工作措施,人民政协制度优势不断转化为首都治理效能。
据介绍,北京市政协十三届四次会议以来,共提交提案1457件,经审查立案1415件。在各承办单位和各界委员的共同努力下,交办提案已全部办理答复,所提意见解决采纳的提案数占办理总数的87.43%。专门协商机构在首都治理体系中的优势得到进一步彰显。
一条“快递”委员履职服务的“高速公路”
“一出门就低头找井盖”成了市政协社会福利和社会保障界委员、石景山信访办督查督办科科长杨朝霞的“职业病”。
“病根”源自一封群众来信。来信反映,一条50米的路上有7个“骑沿井”,影响了市民出行。杨朝霞把建议带到政协大平台,市规自委、市城管委等部门很快关注到她的建议。如今市民来信反映问题的点位已改造完成,全市范围内的改造工作也在有序推进。
界别群众的需要在哪里,委员的履职服务就延伸到哪里:无论在亚洲最大社区“回天”(昌平区回龙观天通苑)地区,还是在平均海拔1045米的门头沟区清水镇黄安坨村,北京市政协通过200余个市区委员工作室(站),将委员的履职服务送到了田间地头,送到了工厂社区,送到了群众心里,架起了委员服务群众的“连心桥”。
北京市政协相关负责人表示,今后将把协商会议活动更多办在基层、开在群众身边,把人民政协专门协商机构作用发挥好,更好服务首都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本报记者 俞海萍 张景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