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健康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科普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22年01月07日 星期五

    沿着洒满前辈汗水的道路矢志前行

    讲述人:甘肃省文物考古研究所所长、研究员 陈国科

    作者: 《光明日报》( 2022年01月07日 07版)

      【青年讲述】 

      这几天,习近平主席的新年贺词一直在我脑中回荡,令我备受鼓舞,深受感动。

      我是一名青年考古工作者,一直奋战在甘肃考古第一线。甘肃地区是实证中华五千年文明史的关键区域。在一代代甘肃考古人的接续奋斗下,甘肃考古从孕育诞生到发展壮大,逐渐走向成熟。面对工作环境恶劣、科研经费紧张、设施设备简陋、团队力量薄弱等困难,老一辈甘肃考古人从未放缓步伐。他们走遍千沟万壑的黄土高原、茫茫戈壁的河西走廊,用双脚“丈量”了成千上万的遗址,用手铲发掘出一个个重大考古发现。

      还记得,岳邦湖先生腰间绑着绳子从山顶荡入麦积山数百年无人进入的洞窟,不惧艰险、开展调查;张学正先生“骑一头毛驴跑调查”,翻山越岭,深入荒漠戈壁;“甘肃旧石器考古第一人”谢骏义先生,年近八秩,退而不休,著述《追忆黄河象:一个考古人的手记》;王辉先生从北京大学考古专业毕业后便扎根陇原、四处勘查,一干便是30载;“三八红旗手”吴荭博士放弃优渥待遇,坚守田野考古一线31年……是他们,铸就了甘肃考古人的精神底色。

      如今,年轻化、专业化的80后、90后,正沿着洒满前辈汗水的道路矢志前行。

      2021年,我先后组织出版《张掖甘州黑水国汉代墓葬发掘报告(续)》《甘肃省文物建筑测绘图集》等考古报告、专著、图录10余部。近年来,为确保首届丝绸之路(敦煌)国际文化博览会顺利召开,我们在寒冬腊月的戈壁滩顶风冒雪,抢时间、抓质量,如期完成了敦煌机场扩建考古发掘任务;为确保G312线张掖至临泽一级公路早日畅通,我们在流金铄石的炎炎夏日夜以继日地苦干……仅“十三五”时期,我们就配合完成基本建设文物保护项目300余项,勘探面积300余万平方米,保护各类出土文物万余件。

      2022年,我将牢记习近平主席殷切期望,扬起奋斗的风帆、坚定笃行的意志,矢志不渝地开拓创新,为建设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考古学贡献力量。

      (项目团队:本报记者 张胜、王斯敏、高建进、宋喜群、王冰雅、王建宏、张文攀、严圣禾)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