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线讲述】
“‘全凭一把土锉刀,太行山上出英豪!’在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抗日革命根据地,大批化工科技人才在‘军工泰斗’刘鼎的组织下,建起被誉为‘八路军掌上明珠’的黄崖洞兵工厂,制造出赢得胜利的武器装备,铸就了弥足珍贵的黄崖洞精神……”这是我在思政课上为同学们讲述的红色化工故事。
作为思政课教师,我们始终在思考,如何让党史学习教育在立德树人关键课程中落实落地、入脑入心,切实提升教学实效。在探索中,一系列教学内容和教学模式的改革创新举措应运而生:教学团队走进中国化工博物馆等单位开展现场集体备课;思政课教研室与专业学院一对一定期交流机制建立起来;青年教师走进化工厂一线车间进行工程实践、搜集鲜活案例,形成“大化工”特色党史思政课教学案例库。
在思政课上,我们教师队伍既注重讲好党史中的化工故事,也注重讲好化工史中的北化故事。我们邀请参加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的北化学子走进课堂,讲述万众瞩目庆典背后的点点滴滴;组织师生拜访学校科技战“疫”先进楷模,切身体会中国共产党人“志不求易者成,事不避难者进”的襟怀担当。我们用北化碳纤维研究团队“宁让黑发变白,也要化碳为纤”数十年如一日科研攻关的故事,激励同学们增强本领才干,突破“卡脖子”技术难题。我们用北化人自己的故事砥砺同学们接续奋斗。
在师生的共同努力下,全校形成了讲好党史故事、学好关键课程的良好氛围。我们采取教师主讲理论框架、学生运用互动实践体验式教学模式,同学们围绕主题、发挥特长、自行分组,先后排演、推出了“中共一大”“遵义会议”等情景剧。在青年教师司明宇的课堂上,同学们在讲述湘江战役时,几度哽咽、热泪盈眶,台下的同学们被深深触动。
围绕百年党史设计一系列研究性学习课题,师生开展线上线下的研讨,“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怎样理解爱国爱党爱社会主义相统一”“为什么要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等问题的深度剖析,让思政课不仅面对面、“键对键”,更能心贴心。在“迎建党百年 学‘四史’精神”主题微电影大赛中,李大钊、赵一曼、“半条被子”、抗“疫”青年志愿者被同学们亲身演绎、讲好演活。这种既亲耳听又亲身演的方式,让同学们在党史中不断汲取着信念力量。
从三尺讲台到电视荧屏,我努力利用各种平台讲述党史故事、传播党史知识。近两年,我连续受邀担任中央广播电视总台《百家讲坛》栏目主讲嘉宾,讲述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的时代意义,收到了良好效果,得到社会各界肯定。
教师精心设计、资源精准运用、学生精彩呈现,催化了百年党史与青年成长、教师主导与学生主体、思政教育与专业情怀之间的“化学反应”。未来,我们将继续用有厚度、有温度、有效度的思政课,不断推进党史学习教育走深走实,让青年一代成长为堪当时代重任的接班人。
(本报记者靳晓燕采访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