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与动态】
近日,“新时代背景下的清学研究暨第六届中国四库学高层论坛”在中国历史研究院举行。本次会议由中国历史研究院古代史研究所、湖南大学联合主办,古代史研究所清史研究室、湖南大学岳麓书院、全国高等院校古籍整理研究工作委员会《中国典籍与文化》编辑部承办。
中国社会科学院副院长、中国历史研究院院长高翔,中国历史研究院副院长李国强,中国历史研究院副院长杨艳秋,中国历史研究院古代史研究所副所长邬文玲,湖南大学副校长谢赤等出席开幕式。高翔指出,加强历史研究特别是中国历史研究,必须高度重视清代历史,牢牢把握清史研究话语权,让清史研究切实发挥以史鉴今、资政育人的功能。《四库全书》纂修是清代著名的政治文化工程,如何构建新时代“四库学”研究的理论体系,将清代学术、政治文化研究推向新高度,需要学界共同思考和努力。
主旨发言环节,中国人民大学清史研究所教授黄爱平系统梳理了清前期官修经解与经学研究的具体情况,深入解析了清廷官方经学体系构建的背景及其过程,揭示了其中蕴含的政治诉求、思想观念及学术意义。华中师范大学历史文献学研究所教授董恩林对清人文集存藏与整理现状进行了细致梳理,将清人文集的经义文献汇总分类,并对其学术价值进行了分析。北京师范大学历史学院教授张升对四库馆臣邵晋涵从《永乐大典》中辑出的《九国志》进行了细致研究,梳理了大典本《九国志》的版本、编次情况,提出了重新整理《九国志》的计划,希望能由此个案推动针对大典本古籍的整理与研究。上海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研究员司马朝军对类书研究的情况进行了详细梳理,在此基础上强调类书研究需要注意从整体上提升理论水平,在类书解题方面需要改写《四库提要》,在典籍整理方面需要创造新模式。北京大学中国语言文学系副教授吴国武从四库学、礼学文献和清代礼学史角度对有清一代礼类文献的校雠著录活动进行了研究,指出自乾隆朝四库馆开馆后,清代学风开始朝考证与经世并存的特点转变,不仅在礼学文献整理与清代礼学研究方面具有重要价值,对于今天的礼学以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研究也有着积极意义。湖南大学岳麓书院邓洪波教授对清同治年间刊印的《湖南文征》进行了详细整理,指出《湖南文征》作为湖南历史上第一部文章总集,与湖南历史上第一部诗歌总集——《沅湘耆旧集》合为一体,共同构成了湖湘文脉与学统的底色与基础。
分组讨论环节,两个分会场主题分别为“四库学研究”与“清学研究”。前者围绕《四库全书》阁本滥补阙文、四库本《读四书丛说》、四库馆臣、《四库全书》纂修经费来源、《四库全书》与文献传承、日本学者的“四库学”研究等问题,展开了细致讨论;后者则围绕清乾隆年间宫廷修史、乾隆文化政策调整与儒学修身模式、清初的儒学净化运动与考据学的兴起、文溯阁藏书流变考、清人相关著作研究等问题,进行了热烈研讨。与会学者在分组讨论中积极互动,集思广益,针对当前“四库学”与清代学术文化研究中的热点问题发表了真知灼见。
(作者:赵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