坚持弘扬正道,在追求德艺双馨中成就人生价值。
——摘自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国文联十一大、中国作协十大开幕式上的讲话
在总书记的讲话中,“人民”是个高频词,更是个关键词。我们常说,作家要拿作品说话。可是作品从哪来,就很需要考量。总书记说的“人民是文艺之母”“生活就是人民,人民就是生活”,这就是答案。这个答案其实对作家有很高的要求。想要做到这点,就要坚定树立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全力以赴地深入到人民的生活中,让自己的心紧贴着人民的心跳动。这也需要作家真正地扎到生活现场去感受鲜活的现实气息,再对此进行深入的观照和认识,在合乎文学想象和现实逻辑的前提下,以文学的方式参与宏阔的历史进程,描绘出富有价值的建设性图景,才能不负时代、不负人民。
总书记希望广大文艺工作者“坚持弘扬正道,在追求德艺双馨中成就人生价值”。以我的理解,德和艺的关系,是根和树的关系。根不深不正,树就很难长成。而这根怎样才能扎深扎正,就需要像总书记指出的那样,文艺要通俗,但决不能庸俗、低俗、媚俗。文艺要生活,但决不能成为不良风气的制造者、跟风者、鼓吹者。文艺要创新,但决不能搞光怪陆离、荒腔走板的东西。文艺要效益,但决不能沾染铜臭气、当市场的奴隶。“创作要靠心血”,心血二字,意味着要秉持专注纯粹的写作态度,去倾情倾力地采挖时代怀抱里的富矿,去探索去领会生活赋予的一切,同时坚守着高质量的文学品格,尽己所能创作出文学精品。河南的文学前辈李佩甫老师经常教育我说:“过程是不可超越的。”意思是要静心定神,专注于自己想要书写的领域。他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就专注书写豫中平原乡村,几十年来初心不改,一部接一部地写出了《城的灯》《生命册》等作品,对时代经验进行了有力表达。如他这样当然很难,不过事实证明:难度恰恰也决定着价值。去实践这种宝贵的价值,正是文艺工作者应有的理想和自觉。我自己在写《最慢的是活着》这部中篇小说时,克制着某种轻率的写作冲动,耐心积累素材,进行充分采访,然后去进行漫长的酝酿和转化,最终写出了较为满意的文本。虽然写得不易,可这部小说已经发表了13年,至今我还在收获着绵绵不绝的回报,让我感觉当初的付出十分值得,也更让我坚定了弘扬文艺正道的决心。
(本报记者饶翔采访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