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⑥】
编者按
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以下简称《决议》)在总结提炼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的历史意义时强调,“党的百年奋斗深刻影响了世界历史进程”,特别是“党领导人民成功走出中国式现代化道路,创造了人类文明新形态,拓展了发展中国家走向现代化的途径,给世界上那些既希望加快发展又希望保持自身独立性的国家和民族提供了全新选择”。
当前,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进,新冠肺炎疫情仍在全球肆虐,人类面临的治理赤字、信任赤字、发展赤字、和平赤字有增无减。应如何认识和把握《决议》提出的“人类文明新形态”?它将给世界带来什么?我们邀请专家阐释分析,并从一线实践中感受这种文明的足音。
本期嘉宾
中国社会科学院副院长、党组成员,中国社会科学院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中心学术顾问 王灵桂
习近平外交思想研究中心秘书长、中国国际问题研究院院长 徐 步
华南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 陈金龙
华东师范大学政治与国际关系学院副院长、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俄罗斯研究中心执行主任 刘 军
【专家答问】
1.中国式现代化道路开出的文明之花、结出的文明之果
记者:结合习近平总书记此前论述看,《决议》提出的“人类文明新形态”应如何理解,具体内涵包括什么?
王灵桂:“党领导人民成功走出中国式现代化道路,创造了人类文明新形态”这一科学论断,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与人类文明发展联系起来。人类文明新形态是中国式现代化道路开出的文明之花、结出的文明之果。人类文明新形态,是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创立和发展进程中呈现出来的,是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制度、文化的支撑下生长起来的,是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各领域全方位建设实践中巩固完善的。
此前,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我们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推动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社会文明、生态文明协调发展,创造了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创造了人类文明新形态”。与西方现代化造成人与人关系的物化不同,中国式现代化道路和人类文明新形态,始终把人的全面发展放在突出位置,使人与人、人与自然、经济与社会等更协调、更和谐,其价值底色是和平、发展、公平、正义、民主、自由的全人类共同价值,其实践路径是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着力解决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和人民群众急难愁盼的问题,推动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取得更为明显的实质性进展。
徐步:人类文明新形态的本质特征是中国式现代化道路。
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指出,我国现代化是人口规模巨大的现代化,是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现代化,是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的现代化,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是走和平发展道路的现代化,这是我国现代化建设必须坚持的方向。这为我们从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社会文明、生态文明协调统一角度理解人类文明新形态指明了方向。
可以看到,我们实现了经济跨越式发展、消除绝对贫困的奇迹,注重经济发展的平衡性、协调性、可持续性,坚定走和平发展道路,这构成了物质文明新形态;我们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积极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全面推进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这构成了政治文明新形态;我们形成了以伟大建党精神为源头的精神谱系,提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倡导和平、发展、公平、正义、民主、自由的全人类共同价值,这构成了精神文明新形态;我们以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奋斗目标,注重社会和谐,提倡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精神,创造了社会长期稳定的奇迹,这构成了社会文明新形态;我们自觉推进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坚持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全方位、全地域、全过程加强生态环境保护,推动共建地球生命共同体,这构成了生态文明新形态。
陈金龙:惠民利民、安民富民是中华文明鲜明的价值导向。人类文明新形态秉持以人民为中心的价值立场,在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同时,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协调性是文明形态内在品质的表达。文明发展方式与文化基因、民族性格相关,也与时代特征、国际格局相连。人类文明新形态是以和平方式创造的,主要依靠我们自己的力量,在实现自身发展的同时促进世界和平与发展。
刘军:可以从三个角度理解人类文明新形态之新:一是激活文明自身发展新动力。区别于西方文明通过向外扩张而不断发展,党在百年奋斗中始终坚持独立自主开拓前进,不断增强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的生机活力。二是构建“以人民为中心”、多维度文明协调发展的新空间,有效避免资本主义社会因“资本的逐利”引发的政治功能失灵、精神文明衰退、社会阶层撕裂等一系列现代性危机。三是提出文明交流互鉴这个重要动力。文明因多样而交流,因交流而互鉴,因互鉴而发展。人类文明新形态为全球不同文明的和谐共处提供了新的方案:以文明交流超越文明隔阂,以文明互鉴超越文明冲突,以文明共存超越文明优越。
2.认识上不断深化、战略上不断成熟 实践上不断丰富、理论上不断创新
记者:我们党何以能够创造“人类文明新形态”,其原因有哪些?
王灵桂:人类文明新形态的开创和丰富,源自党领导人民在持续探索中独创性、原创性的成功创造,源自党对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认识上的不断深化、战略上的不断成熟、实践上的不断丰富、理论上的不断创新。
比如,人类文明新形态的开创和丰富,源自我们对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科学内涵和主要特征的准确把握。我们推进的现代化,既有各国现代化的普遍特征,更有基于国情的中国特色。再如,人类文明新形态的开创和丰富,源自我们对“走自己的路”的坚定自信。脚踏中华大地,传承中华文明,走符合中国国情的正确道路,党和人民就具有无比广阔的舞台,具有无比深厚的历史底蕴,具有无比强大的前进定力。
徐步:一是掌握科学理论。中国共产党创造性地运用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结合新的实践不断推进理论创新,用新的理论指导新的实践,具备了把握历史主动的强大理论武装。
二是坚持人民至上。在百年奋斗中始终坚持一切为了人民,把广大人民的智慧和力量凝聚到党的事业中来,依靠人民推动历史前进。
三是矢志开拓创新。党坚持解放思想、与时俱进、上下求索、奋力开拓,不断推进理论创新、实践创新、制度创新、文化创新以及其他各方面创新,勇于推进改革,准确识变、科学应变、主动求变,具备了敢为天下先的巨大勇气。
四是善于兼收并蓄。党积极吸收人类创造的一切优秀文明成果,并结合中国国情融会贯通,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具备了推动人类文明实现新发展的深厚底蕴。
五是始终胸怀天下。党从诞生以来,始终关注人类命运,从人类发展大潮流、世界变化大格局、中国发展大历史出发正确认识和处理同外部世界的关系,具备了推动历史车轮向着光明前途前进的崇高境界。
六是勇于自我革命。党历经百年沧桑更加充满活力,其奥秘就在于始终坚持真理、修正错误,敢于直面问题,勇于自我革命,通过不断自我净化、自我完善、自我革新、自我提高,始终保持先进性、纯洁性,从而具备经得起各种风浪考验、始终走在时代前列的过硬素质。
陈金龙:一百年来,中国共产党在团结带领人民创造人类文明新形态的过程中,既立足中国国情,又遵循人类文明发展的一般过程和规律,充分借鉴吸收了人类文明成果,开辟出一条文明发展新道路,为人类文明进步带来了新希望。
刘军:文明永续发展,既需要薪火相传、代代守护,更需要顺时应势、推陈出新。我们党能够创造人类文明新形态,最根本的原因就在于始终坚持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中国共产党人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赋予马克思主义鲜明的实践特色、民族特色、时代特色,使中华文明顺应时代发展焕发出更加蓬勃的生命力,让中国式现代化道路所创造的人类文明新形态同世界各国人民创造的丰富多彩的文明一道,为人类提供正确的精神指引和强大的精神动力。
3.为应对人类社会的全球性挑战提供中国方案
记者:“人类文明新形态”具有怎样的重要意义?
王灵桂:人类文明新形态不仅极大丰富了现代化的文明新内涵,还为发展中国家走向现代化提供了新选项。
中国式现代化道路,不仅体现了社会主义建设规律,还展现了人类社会发展规律;不仅对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至关重要,还将对人类文明发展产生重大影响。为此,应坚定不移推进中国式现代化,以中国式现代化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为人类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徐步:首先,为人类探索现代化道路提供中国经验。人类文明新形态以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为实现路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成功拓展了发展中国家走向现代化的途径,给世界上那些既希望加快发展又希望保持自身独立性的国家和民族提供了全新选择。
其次,为推动世界不同文明和平相处提供中国智慧。以中国式现代化道路为本质特征的人类文明新形态开放包容、兼收并蓄,体现了自强不息、厚德载物的东方文明理念,主张不同文明交流、互鉴、共存,超越了“文明优越论”“文明冲突论”,符合世界和平发展、人类文明进步的总要求。
最后,为应对人类社会面临的全球性挑战提供中国方案。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进,新冠肺炎疫情仍在全球肆虐。党领导人民创造了人类文明新形态,致力于全体人民共同富裕、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对解决全球性挑战具有借鉴意义。
陈金龙:人类文明新形态既超越资本主义文明,也超越传统社会主义,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文明创造,为人类文明发展提供了新样态。
西方资本主义文明无法解决种族歧视、贫富差距等深层次的矛盾和问题。人类文明新形态消除了西方资本主义文明无法克服的内在矛盾,实现了对西方资本主义文明的超越。
人类文明新形态脱胎于传统社会主义文明形态,既承接了传统社会主义文明形态,又实现了对传统社会主义文明形态的超越,在继承传统社会主义文明形态合理原则的基础上,依据时代发展要求有所突破和创新。
刘军:从理论上看,人类文明新形态极大丰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的人类文明观,很好地回应了国际社会关于人类文明发展的种种关切,科学回答了人类文明何去何从的问题。从实践上看,人类文明新形态极大推进了中国文明和世界文明的发展,促使我们积极参与全球治理,为建设持久和平、普遍安全、共同繁荣、开放包容、清洁美丽的世界贡献中国智慧、中国方案、中国力量。
(本报记者 张胜 王斯敏)
(项目团队:本报记者 张胜、龙军、陆健、王斯敏 本报通讯员 庹炼、王恒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