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健康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科普
  • 光明报系
  • 更多>>
    • 14版:努力筑就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新时代文艺高峰——中国作协十大特刊    上一版  下一版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21年12月10日 星期五

    寻找诗歌新的生长点

    安徽省文联主席 陈先发

    作者: 《光明日报》( 2021年12月10日 14版)

        陈先发。(人物素描:郭红松)

      2020年10月,我在合肥首倡了一场以“科创之光”为名的天鹅湖诗会,并力邀国内外多位中坚诗人前来参加,大家兴趣盎然地探寻“量子时代的诗性表达”。当诗人们聚拢在一亿度高温下运行的巨型核聚变装置前,或是与前沿科学家讨论“量子纠缠”“暗物质”这些新概念时,我们意识到,既有的写作经验正面临着挑战。一个问题始终在我们心中盘旋:科学的突进,为人类洞开了观察世界的全新维度,成为推动社会进步的主体性力量,而这种新力量在诗歌创作中又几乎是缺席的,身在日新月异的时代,诗人何为?诗歌何为?

      磁悬浮、云计算、人工智能、媒介融合、数字经济、命运共同体……这些深刻影响着我们日常生活和生命质量的新事物、新现象、新理念,理所当然地成为我们的写作资源。我们必须在此立足、凝视,才能做到“诗文随世运,无日不趋新”,才能做到“为时代画像、为时代立传、为时代明德”。这几年,我调整自身写作场域创作的部分作品,以及为此进行的一些思考,收在随笔集《白头知匮集》《黑池坝笔记(二)》和诗集《陈先发诗选》《巨石为冠》这四本书中。“知匮”二字,也是面对新时代急速进步之丰富性时,我内心的真实写照。

      一个好的作家、诗人,理应与他所处的时代进行深刻而有效的对话。巨大的社会变革,把它无限丰沛的图景向我们敞开:史上最大规模的城市化以及伴随着这一进程的大量人口迁徙;在脱贫攻坚中数亿人口第一次整体进入了小康社会;新冠肺炎疫情蔓延全球,国人以守望相助精神共克时艰……在这些总体性视角和宏阔的时代背景之下,呈现的是一个个具体的人的命运变化。个体写作,唯有不断深化对这些宏观历史框架的认知、理解,才能真正找到最具有生命力的文学新生长点。我一直认为,好的文学,应具有某种史学气质。同时,写作者要秉持一颗精益求精之心,不断强化具有个人鲜明烙印的审美建构。毫无疑问,这个过程是渐进的、持续的。在这种理念的推动下,我个人写作的实践从未中断,我把我每日关于诗的、社会的、人生的片段之思,汇编成多卷本的随笔集《黑池坝笔记》,2014年出版了该系列的第一卷本,2021年出版了第二卷本,目前正在整理出版第三卷本。作为一个微小的个体,我期待自己的写作生命力在这个系列中得到绵绵不绝的延续。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