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因为党的百年华诞,必将以一个耀眼的坐标,深深镌刻在历史丰碑上。
2021年,一场辉煌的情景史诗,必将深深镌刻在人们的记忆中。
6月28日晚,《伟大征程》在国家体育场盛大上演。从播下革命火种的摇曳红船,到领航复兴伟业的巍巍巨轮,璀璨的光芒温热了中华大地的每一寸土地。从50多人到9500多万人,汇聚起的星火是推动中国浩荡前行的磅礴力量。
《破晓》《激情岁月》《春潮澎湃》《东方奇迹》……这些充满着深情、燃烧着激情的华美篇章,让人们深切感知中国共产党走过的百年光辉历程,正是“盛大庄严、气势恢宏,礼序乾坤、乐和天地”。
一百年风雨兼程,一百年披荆斩棘,一百年砥砺奋进,从不缺少文艺工作者的身影。
一场演出浓缩百年,饱含近8000名演员的倾情奉献,这是广大文艺工作者对党的百年华诞的深情礼赞。
2021年,人们还将记住的是中国文艺界的盛会:中国文联十一大、中国作协十大。文艺家们将汇聚一堂,回顾过去五年文艺走过的路、绽放的花、结下的果,感念党关怀指引文艺事业发展的殷殷之情,畅想未来复兴路上壮丽而多姿的文艺风景。
这是一场值得期待的盛会。
大党领袖深厚的文艺情怀
世界上没有一个政党像中国共产党,将文艺放在如此崇高的地位,让文艺始终伴随自己的奋斗之路,把繁荣发展文艺事业贯穿治国理政的全过程。
翻开我们党的历史篇章可以看出,我们党的领导人都有深厚的文艺情怀,从毛泽东,到邓小平、习近平,莫不如此。伟大的革命家、伟大的政治家,往往也是伟大的文艺家。
我们党的孕育是从新文化运动开始的。陈独秀发表《文学革命论》,主张推倒雕琢的阿谀的贵族文学,建设平易的抒情的国民文学,以革新文学作为革新政治、改造社会之途;李大钊发表《我的马克思主义观》《什么是新文学》,提出将文学与马克思主义革命内容结合起来,倡导一种现实主义文学。他们以文学革命为旗帜,大声疾呼思想启蒙、唤醒青年与民众,并因此留下“南陈北李,相约建党”的佳话。瞿秋白早在1923年就将《国际歌》译成中文,从此那雄壮的歌声伴随着中国共产党的百年奋斗征程,唱响神州大地。
满怀激情的诗词创作始终伴随着毛泽东的革命生涯。为追求救国救民的真理,青年毛泽东走出韶山,走向更广阔的天地,指点江山,激扬文字,是何等的胸襟和抱负!1927年春,在中国革命形势骤变之际,毛泽东登上武汉黄鹤楼,写下了“茫茫九派流中国,沉沉一线穿南北……把酒酹滔滔,心潮逐浪高”的著名诗句。此后,在赣南闽西、长征途中、宝塔山下、“赶考”路上,写下了一大批脍炙人口的壮丽诗篇,成为激发中国人民革命豪情的战斗号角。
新中国成立到改革开放,我们党的领导人都十分重视文艺发展、引领文艺方向,“文艺范儿”增添了他们的人格魅力。邓小平在擘画和推进中国改革开放的紧张工作之余,一大爱好就是练习书法,为光明日报社题写的“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雄浑大气、浓墨重笔,与这场深刻影响中国的思想大解放一起,为历史所铭记。江泽民具有深厚的文艺修养,爱好二胡、笛子、钢琴、管风琴等中西乐器演奏,这为他与国际友人沟通情感、增进友谊提供了很大帮助。胡锦涛也曾是文艺青年,他的清华同学回忆:“胡锦涛是学校文艺骨干,唱歌跳舞样样拿手。”在全国八次文代会、七次作代会的联欢会上,他登台演唱《莫斯科郊外的晚上》,为代表们留下深刻印象。
20世纪60年代末,不满16岁的习近平插队来到陕西延川县梁家河大队。在那个异常艰苦的年代,劳动工作之余,他最大的爱好就是读书。《当代英雄》《战争与和平》《红与黑》《怎么办?》《浮士德》等世界文学名著,伴随他度过七年的知青岁月。当他作为国家主席出访俄罗斯、法国、德国等,向外国朋友介绍他读过的这些作品时,座中无不动容,让他们倍感亲切,心生敬意。
习近平的忘年交、著名作家王愿坚曾说:“真没想到,近平的阅读量这么大,仅文学这一项,古今中外名著读了很多,有的还不止读过一遍,让我大吃一惊。”
可以说,少年时期,习近平心中就埋下了文学、文艺的种子。以后,无论是执政一方,还是领航中国号巨轮,文艺始终没有离开过他的视野,一直是他情之所牵、心之所系。
1990年7月15日,时任福州市委书记的习近平夜读长篇通讯《人民呼唤焦裕禄》,深受感动:“中夜,是时霁月如银,文思萦系……”于是写下《念奴娇·追思焦裕禄》一词:
魂飞万里,盼归来,此水此山此地。百姓谁不爱好官?把泪焦桐成雨。生也沙丘,死也沙丘,父老生死系。
暮雪朝霜,毋改英雄意气!依然月明如昔,思君夜夜,肝胆长如洗。路漫漫其修远矣,两袖清风来去。为官一任,造福一方,遂了平生意。绿我涓滴,会它千顷澄碧。
一首《念奴娇·追思焦裕禄》,文采飞扬、意韵隽永,不仅让我们感受到习近平总书记作为政治家寄思殷殷、志向高洁、心系百姓的情感心愿,也能体会到他在文学上的深厚造诣。
“盖文章,经国之大业,不朽之盛事。”与文艺同行,中国共产党一路走来,独具风采。
真诚与信任是如此珍贵
如果说中国共产党百年历程是一首写满光荣与梦想的交响曲,那么党的领导人与文艺家真诚交往、坦诚相待的一段段佳话,就是其中动人的乐章。
在延安,毛泽东居住的窑洞总是宾客不断。他们当中,有运筹帷幄的党中央决策者,有从前线归来征尘未洗的军事将领,还有很多满怀革命理想的文艺家。
毛泽东与著名作家丁玲同是湖南老乡,但从未谋面。1936年11月,丁玲从南京监狱辗转来到党中央所在地——保安,毛泽东、周恩来、张闻天等中央领导为她举行了欢迎宴会。丁玲向毛泽东表达了“当兵,当红军”的心愿,受到毛泽东的热情鼓励,很快她就离开保安奔赴前线。不久,毛泽东在拍给陇东前线聂荣臻将军的电报中,附上了赠送给丁玲的《临江仙》词,称赞她“昨日文小姐,今日武将军”。由此为发端,丁玲坚定了一生跟党走的决心,为革命文艺笔耕不辍。
曾写下《子夜》的著名作家茅盾是进步文艺团体中国左翼作家联盟的重要领导人,他的作品因为深刻反映了那个时代的社会矛盾而广受好评。1940年5月,茅盾在周恩来、朱德的鼓励下,来到他“最想去”的延安。毛泽东热情欢迎他的到来,并始终以“雁冰兄”相称。两人经常在窑洞昏暗的灯光下畅谈文学,毛泽东热情鼓励他勇当革命文艺的先锋。他们的友谊延续了几十年。
不少老一辈文艺家回忆,毛泽东等中央领导对他们的工作、学习和生活关怀备至,“没马借马,要书借书,连家属生病也亲自问候”。也因为如此,一大批从各个方向走来的文艺青年,背着行李,燃烧着希望,来到他们心中向往的革命圣地延安,学习、唱歌,过着紧张而又快乐、严肃而又活泼的生活。
在党的感召下,延安汇聚了一批日后深刻影响中国文艺发展进程的领军人物:冼星海、艾青、何其芳、陈荒煤、张庚、周立波、王朝闻、贺敬之、王昆、于蓝、罗工柳、华君武、穆青、冯牧、马烽、孙犁……他们不仅创作了不朽的文艺名篇,也把延安的文艺精神带进了新中国。
党的领导人与文艺工作者真诚交往、坦诚相待,贯穿新中国革命、建设、改革开放全过程。
毛泽东等领导人在香山双清别墅谋划建国大业时,曾亲自向黎锦熙、柳亚子、郭沫若、梅兰芳等文艺名家寻计问策。毛泽东、周恩来等对文艺家的关怀和信任,使他们坚定地与党同心同行。在抗美援朝战斗最激烈的时候,巴金、梅兰芳、常香玉、侯宝林等走进战壕,慰问前线官兵,歌颂他们的英勇事迹。
邓小平十分重视文艺事业、关心文艺工作者。1978年1月,复出不久的他出访尼泊尔,路过成都时,特地观看了传统川剧《评雪辨踪》《穆桂英》,对川剧名家杨淑英关怀备至。1979年10月底至11月中旬,在党和国家拨乱反正、事业千头万绪之际,中央召开文学艺术工作者第四次代表大会,邓小平出席开幕式并致祝词,极大提振了文艺界的信心和士气,迎来了新时期文艺的春天。
习近平总书记与文艺家交往交心的故事广为传颂。早在梁家河插队时,习近平和路遥就成为朋友。据时任延川《山花》主编曹谷溪回忆,由于梁家河离延川县城很远,习近平来县城开会或办事,晚了回不了梁家河,就会找路遥长谈。习近平对路遥的小说具有深刻而独到的见解,充分肯定路遥创作的文学价值。长篇小说《平凡的世界》不仅为人们开启了一扇近距离观察改革开放初期社会变迁的窗口,化为一代代青年的励志经典,更成为中国文学创作高扬现实主义精神的一面旗帜。
习近平与河北正定作家贾大山的交往是另一段感人至深的佳话。光明日报曾于2014年1月13日重刊习近平散文《忆大山》,文中动情回忆他担任正定县委书记时,与贾大山亦师亦友的深厚情谊,引起文艺界和全社会的热烈反响。习近平对作家的尊重和厚爱,对文化文艺的理解和支持,既彰显了他真诚炽热的文艺情怀,也体现了他朴素平易的人格风范。
担任总书记后,习近平始终把繁荣发展文艺事业挂在心上,以各种方式与文艺工作者保持互动和沟通。他给内蒙古乌兰牧骑队员、中央美院老教授、中国戏曲学院师生回信,给耄耋之年入党的老艺术家牛犇写信,看望参加全国政协会议的文艺界社科界委员,及时回应了广大文艺工作者的关切,深刻回答了事关文艺事业长远发展的重大问题,对文艺工作者的关心关怀、嘱望激励之情溢于言表。
牛犇流着眼泪读完总书记的来信。来信不仅感动了牛犇,也感动了像牛犇这样一大批演艺界人士。总书记给中国戏曲学院郭汉城、杜近芳、尚长荣、马金凤、蔡正仁、刘秀荣等师生的回信,让这些老艺术家倍感振奋,唤起了老中青少四代戏曲人繁荣戏曲事业的雄心。
交心交友是强大的黏合剂。一百年来,我们党的领导人与文艺家真诚相待、坦诚以对,引领广大文艺工作者始终与党同心同向同行。
始终高擎“为人民”的旗帜
1942年5月,延安。树木刚刚泛出点点绿意,大地还带着春天特有的凉爽。5月2日、16日、23日,是三个星期六——星期六开大会是延安解放区的惯例。在落成不久的杨家岭中共中央办公厅一楼饭厅兼会议室,毛泽东主持召开了延安文艺界的三场座谈会。
座谈会请柬用粉红色的油光纸印刷而成,在当时印刷品都用自制马兰纸的延安,堪称“豪华”。上面写道:
为着交换对于目前文艺运动各方面问题的意见起见,特定于五月二日下午一时半在杨家岭办公厅楼下会议室内开座谈会,敬希届时出席为盼。
当时,聚集在延安风华正茂的文艺青年艾青、丁玲、萧军、何其芳、严文井、周立波、吴伯箫、钟敬之、古元等,都收到了这份庄重而别致的请柬。
此时的中国,正值民族生死存亡的关键时刻。此时的延安,“不但在政治上而且在文化上作中流砥柱,成为全国文化的活跃的心脏”。开这个座谈会,主要是解决文艺“为什么人”和“如何为”的问题。在此之前,毛泽东进行了广泛而深入的调研。这年春天,可能是毛泽东一生中同文艺界接触最密集、最频繁的时期,仅4月,有文字记载的就有近二十次。可以说,在延安的文艺界知名人物都见了、都谈了。
20多天里,代表们围绕文艺“为什么人”“应该注重表现自我还是更关注大众”“是关门提高还是开门创作”等问题,进行了充分的讨论,争论激烈,气氛活跃。5月23日掌灯时分,由于屋里挤不下,会议改到院子里进行,在木头杆子上挂上汽灯。
毛泽东作了会议总结,他以政治家的深刻洞察、思想家的理性思辨和文艺家的生动表达,提出了一系列关于文艺创作的方向性、全局性、原则性问题。他提出,文艺为什么人的问题,是一个根本性的问题,我们的文艺是为最广大的人民服务的;提出,人民生活是一切文学艺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唯一源泉,有出息的文学家、艺术家,必须长期地无条件地全心全意地到工农兵群众中去,到火热的斗争中去,到唯一的最广大最丰富的源泉中去;提出,一切革命的文学家艺术家只有联系群众,表现群众,把自己当作群众的忠实的代言人,他们的工作才有意义。
这是毛泽东第一次系统阐述党的文艺观,第一次明确表明文艺工作的基本方针,第一次科学回答文艺创作与批评中的重大问题,在我们党的文艺发展史上具有开创性、奠基性的重大意义。
参会者、作家刘白羽后来形容:“我甚至感到整个世界的重量此时都凝聚在中国的西北高原和这一片黄土地之上,凝聚在这会场里每个人的心上。从此以后,中国的文学、艺术,中国的文艺工作者发生了脱胎换骨的巨大变化。”
参会者、版画家力群后来说,1942年以来,他的创作始终没有脱离毛泽东延安文艺座谈会讲话精神,这是他的版画创作的雨露。木刻画也因此有了中国作风、中国气派。
延安文艺座谈会后,文艺工作者纷纷深入生活第一线。萧三、艾青、塞克赴南泥湾,陈荒煤赴延安,刘白羽、陈学昭下农村与连队,高原、柳青去陇东,丁玲到工厂。鲁艺、边艺、部艺、平剧院、民众剧团、西北文工团、联政宣传队等也纷纷奔赴农村与前线,并由此催生了一大批不朽的经典之作。
延安文艺座谈会校准了革命文艺的创作方向,激发了文艺工作者的创作热情,开启了人民文艺的新纪元。新时期提出的“二为”方向、“双百”方针,是对延安文艺座谈会精神的传承与发展,对我国文艺事业繁荣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
当时间的长河奔涌72年之后,庄严的人民大会堂标注下了当代中国文艺发展的新里程。
2014年10月15日,一个秋高气爽的日子,来自文学、戏剧、音乐、舞蹈、美术、书法、摄影、曲艺、杂技、影视等各领域的70多位文艺工作者参加了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的文艺工作座谈会。
这也是改革开放30多年后,我国文艺事业发展处于关键期召开的一次重要会议。
新时期以来,我国文艺创作日益繁荣,产生了大量脍炙人口的优秀作品。同时,不可否认,也有少数文艺工作者价值观发生偏差,创作态度浮躁,浮华之风日益显现,是非不分、善恶不辨,胡编乱写、粗制滥造,文艺产品有数量缺质量,一定程度上背离了人民文艺的初心。
一个民族的复兴需要强大的物质力量,也需要强大的精神力量。习近平总书记登高望远,在关键时刻召开这样一个关键会议,同文艺工作者一起分析现状、交流思想,共商我国文艺繁荣发展大计。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文艺工作者应该牢记,创作是自己的中心任务,作品是自己的立身之本,必须把创作生产优秀作品作为文艺工作的中心环节;强调,作家艺术家应该成为时代风气的先觉者、先行者、先倡者,通过更多有筋骨、有道德、有温度的文艺作品,书写和记录人民的伟大实践、时代的进步要求,彰显信仰之美、崇高之美;强调,人民是文艺创作的源头活水,一旦离开人民,文艺就会变成无根的浮萍、无病的呻吟、无魂的躯壳;强调,文艺不能当市场的奴隶,不要沾满了铜臭气。优秀的文艺作品,最好是既能在思想上、艺术上取得成功,又能在市场上受到欢迎;强调,要高度重视和切实加强文艺评论工作,倡导说真话、讲道理,营造开展文艺批评的良好氛围。
这些谆谆话语,如春风拂面,如醍醐灌顶,如指路明灯。
“会议开得太及时了,总书记讲得太好了,切中时弊,振聋发聩。”“总书记讲话通篇贯穿着‘人民’二字,为文艺事业发展点亮了灯塔。”“文艺工作者要有责任感,永远记得我是为谁写作、为谁演戏、为谁唱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离不开文艺的复兴,我们必将迎来一个更加灿烂光明的未来。”这是与会代表的共同心声、共同愿景。
在文艺工作座谈会重要讲话精神引领下,深入生活、扎根人民,打造文艺精品、攀登文艺高峰,成为文艺界的新风尚。在脱贫攻坚现场,在深化改革前沿,在普通劳动者生产生活之中,到处都活跃着文艺工作者的身影。在大地上行走,成为文艺工作者的行动自觉,也是新时代文艺的一道亮丽风景。
相隔72年的时空,两次文艺座谈会遥相呼应。一样的群英荟萃、少长咸集,一样的畅所欲言、平等对话,一样的心系人民、家国情怀,两次座谈会一脉相承,成为中国文艺事业两座不朽的丰碑。
“文艺为人民”,是历史的回响,更是时代的命题。
在不断创新中熠熠生辉
回望百年,文艺事业发展道路波澜壮阔。
“从1921到2021,是中国共产党领导文艺事业取得可歌可泣业绩的一百年,我国文艺实现了从新民主主义文艺到社会主义文艺再到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艺的历史性飞跃。”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董学文如此认为。
一百年来,在党的文艺方针政策指引下,文艺与时代同行,为人民放歌,不断创新发展,书写了革命、建设、改革和新时代的精彩篇章。
从成立之日起,我们党就主张以各式各样的文艺形式,唤起人民的革命意识。延安文艺座谈会后,中共中央宣传部发布《关于执行党的文艺政策的决定》,催生了一大批优秀文艺作品。小说如《太阳照在桑干河上》《暴风骤雨》《铜墙铁壁》《小二黑结婚》,长诗如《王贵与李香香》,戏剧如《白毛女》《兄妹开荒》《逼上梁山》,歌曲如《东方红》《解放区的天》,为解放区文艺创作带来百花争妍的新局面。《义勇军进行曲》《黄河大合唱》《游击队歌》《八路军进行曲》广为传唱,文艺成为战斗武器,伴随着人民军队转战南北、纵横天下。可以说,有战斗硝烟的地方,就有革命的文艺,文艺同样为建立新中国立下不朽功勋。
新中国成立后,党中央提出“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文艺方针,社会主义新文化蓬勃兴起,话剧如《龙须沟》《茶馆》《关汉卿》《蔡文姬》,小说如《李双双小传》《山乡巨变》《创业史》《青春之歌》《林海雪原》《红岩》《李自成(第一卷)》,电影如《英雄儿女》《上甘岭》《冰山上的来客》《地道战》《地雷战》《野火春风斗古城》《烈火中永生》,美术作品如《开国大典》《江山如此多娇》,舞蹈史诗如《东方红》等应运而生,成为“十七年”文艺发展的标志性成就。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后,党中央提出,围绕着实现四个现代化的共同目标,文艺的路子要越走越宽,文艺创作思想、文艺题材和表现手法要日益丰富多彩,敢于创新;先后出台《关于进一步做好文艺工作的若干意见》《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我国文艺进入繁荣发展的新时期。
文艺战线涌现出一大批反映改革开放历史进程、展现中国城乡巨变图景的优秀作品。小说如《沉重的翅膀》《活动变人形》《平凡的世界》《秦腔》《乔厂长上任记》《人到中年》《我的遥远的清平湾》《高山下的花环》《红高粱》《陈奂生上城记》《哦,香雪》,电影如《天云山传奇》《骆驼祥子》《城南旧事》《人生》《黄土地》《芙蓉镇》《开国大典》《焦裕禄》《离开雷锋的日子》,美术作品如《父亲》《女排夺冠》《塔吉克新娘》,歌曲如《在希望的田野上》《我和我的祖国》《春天的故事》,成为新时期文艺永恒的记忆。
进入新时代,传承红色基因成为文化自觉,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成为推进文艺事业繁荣的重要方针。以《关于繁荣发展社会主义文艺的意见》为引领,对促进电影产业、加强公共文化服务保障进行专门立法,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戏曲传承发展、促进国有文化企业良性发展、全国性文艺评奖制度改革等进行制度化安排和系统性重塑。这些政策和改革举措落地落实,对繁荣文艺、促进创作的支撑作用日益显现。
文学创作呈现新的活力。《牵风记》《这边风景》《繁花》《人世间》《装台》《云中记》《北上》《烟火漫卷》等小说编织出中国文学创作的斑斓色彩,脱贫攻坚和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等主题文学创作取得丰硕成果。网络文学创作充满生机,一批原创IP成为重要文艺资源,成为中国文化走出去的生力军。
影视创作呈现繁荣兴盛态势。围绕改革开放40周年、新中国成立70周年、抗日战争胜利75周年、抗美援朝出国作战70周年、建党100周年,一批叫好又叫座的影视作品应运而生。电影如《我和我的祖国》《中国机长》《攀登者》《战狼2》《红海行动》《十八洞村》《夺冠》,令人惊艳。《长津湖》更是拍出了中国军人的热血豪情,登顶我国影史票房总冠军。电视剧如《觉醒年代》《最美的青春》《跨过鸭绿江》《中流击水》《大决战》《绝密使命》《鸡毛飞上天》《大江大河》《功勋》,受到热捧。《山海情》则绘制了脱贫路上动人心魄的时代图谱,“菌草教授”凌一农(林占熺)成为协作扶贫的标志性形象。新时代影视作品在主旋律创作方面取得了极大成功,观众和网友称赞“好剧高燃,流着眼泪追剧”。这启示我们,主旋律始终是时代的最强音。
舞台艺术焕发极大的艺术魅力。大型文艺晚会《胜利与和平》《我们的四十年》《亚洲文化嘉年华》,大型音乐舞蹈史诗《奋斗吧 中华儿女》,大型情景史诗《伟大征程》,以丰富的思想底蕴、澎湃的艺术激情、强大的演出阵容、炫目的舞台呈现,大大提振了中华儿女奋进新征程的精气神,是新时代文艺创新发展的集大成者。话剧《香山之夜》、歌剧《沂蒙山》、舞剧《永不消逝的电波》等成为现象级舞台艺术作品。
弘扬优秀传统文化达到新境界。电视和网络视听节目开创传统文化传播新生面,中央广播电视总台《中国诗词大会》《中国地名大会》《中国考古大会》《故事里的中国》《典籍里的中国》《国家宝藏》等栏目,真正让收藏在博物馆里的文物、陈列在广阔大地上的遗产、书写在古籍里的文字都活起来、火起来,极大丰富了全社会历史文化滋养。河南卫视《中国节日》系列节目复活“唐宫夜宴”“上元灯会”“洛神赋”等经典场景和意象,引发观众和网友“翩若惊鸿、婉若游龙、梦回千年、绕梁三日”的赞叹。
事实充分证明,不断创新是我国文艺繁荣发展的强大动力。向着人类最先进的方面注目,向着人类精神世界的最深处探寻,向着新时代中国人民创造美好生活的最生动处开掘,一定能够创造出丰富多样的中国故事、中国形象、中国旋律,为世界贡献特殊的声响和色彩,展现特殊的诗情和意境。
新时代,文艺传世之作呼之欲出
文艺经典标注着一个时代的精神高度。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大幕已经开启,中国人民奋进新征程的号角已经吹响,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蓝图已经绘就,我们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宏伟目标是如此之近。
“当代中国正经历着我国历史上最为广泛而深刻的社会变革,也正在进行着人类历史上最为宏大而独特的实践创新。这种伟大实践必将给文化创新创造提供强大动力和广阔空间。广大文艺工作者要努力创作同我们这个文明古国、我们这个蓬勃发展的国家相匹配的优秀作品。”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国文联十大、中国作协九大开幕式上的重要讲话言犹在耳。
五年后的今天,广大文艺工作者正满怀豪情迎接新一次盛会。
中国文联主席、中国作协主席铁凝表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这一伟大进程中,必将不断产生更多生动的故事、更多新时代的英雄,凝聚起更多崇高的精神,呈现更多斑斓的动人景观。身处这样一个波澜壮阔的伟大时代的中国文艺家是幸运的,更要承担起时代赋予的神圣使命。
表演艺术家李雪健表示,演员是心灵的工程师,为观众提供精神食粮,要倍加珍惜“演员”两个字。他的追求还是那句话:在通往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大道上,做一颗坚硬的铺路小石子!
雕塑家吴为山表示,新时代在召唤,我们更加有动力、有信心,创作出一批真正反映这个伟大时代的作品,创作出一批影响世界的名篇佳作,产生影响世界的画派流派和艺术观点。
青年舞蹈家黄豆豆表示,艺术的人民性,决定了艺术的生命力。舞蹈演员的“高光时刻”,既可以在舞台的聚光灯下绽放,也可以在田间地头开花结果。要继续通过舞蹈,传递信仰的力量、精神的境界,铺就人生的底色,影响更多的观众。
网络作家齐橙表示,我们都体会到,生活远比网络更丰富,现实远比小说更精彩。我们十分期待文联十一大、作协十大胜利召开。“阳春召我以烟景,大块假我以文章”,丰厚的现实土壤将为网络作家提供源源不断的创作灵感。
他们的话,是中国文联135800多名会员、中国作协12900多名会员的共同心声,也说出了更广大文艺工作者的共同追求。
大鹏一日同风起,扶摇直上九万里。新时代文艺繁荣发展进程中,必将留下中国文联十一大、中国作协十大的深刻烙印;民族伟大复兴的道路上,必将留下文艺工作者奋进的身影、铿锵的足音。
(本报报道组 报道组成员:本报记者赵建国、邓凯、付小悦、王国平、饶翔、李晋荣、郭超、刘江伟、李笑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