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5日,“2021从都国际论坛”在广州市开幕。后疫情时代,全球合作面临哪些新局面、新挑战、新机遇?在为期两天的论坛上,来自30多个国家的160多位中外嘉宾,以“多边主义2.0版——后疫情时代的全球合作”为主题,通过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展开深入探讨。
面对层出不穷的全球性问题和挑战,积极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坚持和维护多边主义,成为与会嘉宾的共识。联合国秘书长古特雷斯在论坛开幕式上坦言,当前,全球合作正处于低潮。他认为,应该建设更具包容性、相互连接、更为有效的多边主义,社区、国家、世代之间的团结至关重要。
“新冠肺炎疫情给世界带来前所未有的挑战,针对疫情的斗争仍在继续。疫苗的可获得性和可负担性尚未实现,公共卫生领域的国际合作依然非常薄弱。”世界领袖联盟主席、斯洛文尼亚前总统达尼洛·图尔克认为,全球性问题需要全球性解决办法,只有通过有效的多边合作才能解决这些问题。
“人人都知道要合作,现实也需要合作,冲突却层出不穷,为什么?因为国际秩序出了问题。”香港中文大学(深圳)全球与当代中国高等研究院院长郑永年认为,不同于多边主义1.0版,2.0版更关注如何解决问题,而非在地缘政治的基础上针对第三国。“鞋子穿得合不合适,只有穿的人才了解,并不是制造鞋的人了解,总不能你的鞋生产出来,到处叫人家穿,不管人家合适不合适,这就不对了。”郑永年形象地解释道,中国正是多边主义2.0版的推动者之一,多边主义2.0版的一个特点就是开放包容,任何国家都可以参与其中。
如何真正实现多边主义2.0版,让全球合作更加包容?外交部原副部长何亚非建议,一是以全新思维方式和指导思想来修复治理体系。中国一再呼吁真正的多边主义和国际关系的真正民主化,新的思维方式和原则来源于中国文化的智慧结晶,这些都应该整合到重塑世界治理体系的努力之中。二是重新确立重点、路线图,发展新思想。“贫困和不平等是所有社会问题的根源,因此,社会发展需要应成为共同追求的目标。”
在应对气候变化的问题上,很多与会嘉宾在论坛上发出了呼吁全球相互支持、同舟共济的声音。“在我们国家,一场飓风、一场地震都会席卷全国。”萨摩亚驻华大使塔普萨拉伊·托欧玛塔直言,新冠肺炎疫情、气候变化这两场并行的危机,给萨摩亚这样的小岛经济体带来了灾难性结果,不但航空运输、食品供应链受影响,对旅游业也造成极大的影响。“希望低碳技术的进步,能够造福更多国家、造福人类。”托欧玛塔说。
“由于政治格局的不确定性,灾难性结果往往由发展中国家来承担。”拉脱维亚前总统瓦尔季斯·扎特莱尔斯指出。他呼吁,必须让国际合作、多边主义在应对气候变化中扮演重要角色,各个国家应共同承担责任。突尼斯前总理马赫迪·朱玛认为,在新冠肺炎疫情、人口老龄化、气候变化等全球性问题上,发达国家有钱有资源来处理、解决自己的公民需求、环境问题,但发展中国家遭遇的挑战和冲击更大。“我们需要国际社会的援助,为了应对这些问题,多边主义是必不可少的。”朱玛说。
如何分配疫苗?如何让“抗疫之战”没有一个人掉队?论坛上,如何更好地加强国际合作、共同抗击疫情,成为与会嘉宾讨论的重点议题。“现在疫苗供应非常不均,许多富裕国家接种率达70%以上,贫穷国家甚至不到4%,公共卫生物资供给平等性急需增强。”英国前首相戈登·布朗认为。
哈萨克斯坦首任总统图书馆副馆长铁木尔·沙伊梅尔格诺夫表示,病毒的不断变异,对全球疫苗供应能力是很大挑战,很多发达国家在疫苗供应上存在私心。为了彻底战胜新冠肺炎疫情,吉尔吉斯斯坦前总统萝扎·奥通巴耶娃认为,要加快全球合作,快速补充疫苗供应,让更多人群接种疫苗。“唯有构建起全人类的健康屏障,才能应对全球性的公共卫生危机。”她说。
“中国疫苗研发在多个路径取得成功,有助于捍卫全球人类健康。”沙伊梅尔格诺夫认为,有能力的国家应该向中国学习,互帮互助,携手应对疫情挑战。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世界发展研究所研究员丁一凡表示,新冠肺炎疫情揭示了人类社会的脆弱性,面对这场全球疫情,人类需要更加团结,共同应对公共危机。此外,全球经济受到疫情影响,也需要各国开展更多的协调工作。
(本报广州12月6日电 本报记者 李睿宸 吴春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