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好手艺⑪】
客家凉帽,是张氏客家人从福建长汀府祖传下来的老手艺。
甘坑的凉帽,顶上镂有圆孔,通风透气,特别适合南方湿热的气候;篾条上,涂着一层薄薄的特制青绿染料,不仅防霉防潮,还能穿插在“帽笪”中编出好看的图案,还有“福禄满堂”“风调雨顺”等字样,既实用又漂亮。
做凉帽,要经过三十三道工序。砍竹、裁竹、破篾,这些粗活,主要由男子去干;女子呢,织帽箔、扫桐油、扎水藤……
从前,在我们甘坑凉帽村,除了种田、打鱼,家家户户都做这个。我初中毕业后,跟着老师傅学手艺,成了村里为数不多掌握全套技艺的人。
我还有个祖传绝活——用牙“撕蔑”:竹篾要多薄就能撕出多薄,织出的“凉帽顶”,竹篾均匀、轻巧,内外帽框的间隙超不过0.1厘米!
过去,凉帽卖得俏,每月还能出口好几千顶。东南亚的华人华侨都喜欢买上一顶,挂在家中以解乡愁。后来,务农用凉帽的人少了,销路越来越窄……
“可不能让这门老手艺失传呀。”前些年,村干部动员我回来,还帮我成立了凉帽工作室。我收了两名学徒,开发出了适合小孩子佩戴的“小凉帽”。凉帽越小,工艺越难,因为弧度太小,竹的帽弓很容易折断,要想编出帽笪的图案可不容易!
不过,“小凉帽”推出后,受到了小孩子们的追捧。去年,“小凉帽”还被拍成动画片在央视播出。
看来,老手艺只要瞄准了新需求,因市而变,天地宽着呢。
(本报记者党文婷、严圣禾采访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