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健康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科普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21年11月24日 星期三

    绍兴市上虞区:

    奏响文化建设“三部曲”

    作者:本报记者 陆健 本报通讯员 袁伟江 冯洁娜 《光明日报》( 2021年11月24日 09版)

      据史籍记载,浙江绍兴上虞是虞舜后代的封地。公元前222年,置上虞县,是浙江建县最早的县区之一,人文底蕴极其深厚。从东汉思想家王充到东晋政治家谢安,从唐诗之路的帆影片片到李叔同、朱自清……先贤哲人文章惊动时人,思想泽被后世。

      孝德文化、青瓷文化、东山文化、梁祝文化,如今这座具有文化传承的城市,在共同富裕新征程中,正通过文化铸魂、塑形、赋能,奏响文化建设“三部曲”。

    以文铸魂,凝神聚力

      在著名导演谢晋故乡谢塘镇晋生村,一座由老粮站改建的谢晋文化艺术馆正在加快建设。

      与谢晋一样,中国游泳队功勋教练朱志根对故乡上虞有特别的情感。近日,他带着两位从东京奥运会、陕西全运会上载誉归来的上虞籍运动健儿“回家”,现场指导游泳运动员和教练们。

      作为“中国孝德文化之乡”,上虞积极拓展孝德文化价值与内涵,全力打造新时代孝德文化传承地。挖掘丰富的孝德史料、孝德遗迹、民间故事,上虞成功创作了孝德文化之歌,建成全国体量最大的孝德文化主题公园——中华孝德园。去年9月,上虞孝德文化传承生态保护区成功入选浙江省级文化传承生态保护区(创建)名单。

    以文润城,浸润心田

      吃过晚饭,已是耄耋之年的丁宅村村民朱绵生开始了绘画,“我们祖孙三代都爱好书画,每天晚上聚在一起创作交流已是多年的习惯。”

      作为浙江省书法村,许多丁宅村村民放下锄头拿起笔便是农民书法家。村文化礼堂设立的“夏溪书画院”成为村民茶余饭后陶冶情操的好去处,不少村民更是在自己家里开设了“草根书屋”。

      通过不断完善基础文化阵地建设,上虞让群众在走向共同富裕中享受高品质的精神文化生活。

      每到傍晚时分,曹娥江两岸的娥江书场内传来袅袅越音,台上唱来台下和,越剧爱好者们在这里开嗓练习。上虞戏迷学会会长叶娜是娥江书场的老熟人,她不仅和戏迷到场馆排练节目,而且经常进行公益性演出。

      近年来,上虞区整合了曹娥江“一江两岸”的各类文化资源,集中构建非遗展示馆、越剧大师工作室、娥江书场等一批具有价值引领的文化客厅,免费为市民提供多样化的公共文化服务。

    以文化人,精神富足

      “上虞县,祝家庄,玉水河滨有一个祝英台……”上虞是祝英台的故乡,今年一部名为《祝家庄里的年轻人》的原创现代越剧在上虞青年中引起共鸣。该剧以“上虞创客”为原型,讲述了当代上虞青年怀抱建设新农村、发展新农业的新梦想,从城市返回家乡带领村民共同富裕的励志故事。

      “覆卮山下,有三个月亮,一个在空中,一个在水里,一个在山上。”如此浪漫的场景,来自上虞岭南乡的“三个月亮”主题村落品牌宣言。主题村落负责人梁哲锋是上虞1000多名返乡农创客中的其中一员。多年前,他毅然返乡和伙伴们把一个山村“盘活”了,他团队的成员来自五湖四海,共同的乡村愿景把他们凝聚在一起。

      上虞还是越窑青瓷的发源地,游客网红打卡地瓷源文化小镇,正力争成为全国瓷文化传播新高地、国家级研学旅行营地。作为孝德文化传播的重要载体,孝德文化小镇将实现千年文化与新兴产业深度结合,打造古今辉映、水城共融、文旅融合、产业兴旺的孝德文化新高地。文化滋润之下,一度冷清的村庄,重新动起来、靓起来、富起来。

      (本报记者 陆健 本报通讯员 袁伟江 冯洁娜)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