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健康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科普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21年11月10日 星期三

    用臆想来结构故事 用标签来定义人物

    都市剧不应脱离百姓生活

    作者:杨洪涛 《光明日报》( 2021年11月10日 15版)

      【影视锐评】 

      近日,一部关注都市女性自我成长的剧作上线。然而,与作品高曝光度和高话题性相比,其口碑却不尽如人意,这几乎是近期都市剧创作的普遍问题。究其原因,主要是因为这些作品悬浮于现实之上、游离于生活之外,用臆想来结构故事、用标签来定义人物,自说自话、闭门造车。

      在现代化、城市化进程中,都市剧本应起到描摹现实生活、呼应百姓心声的积极作用,展现烟火人间悲欢离合的笑与泪,为寻常百姓的生命理想鼓与呼。然而,有的作品却与这一艺术创作的初心使命背道而驰,与真善美的价值追求南辕北辙。有的作品里,男女主人公似乎从来不需要奋斗或者“略施小计”就能够赢得“开挂”人生。有的都市剧里身为职场新丁的女主角,仅凭一番貌似真诚的高谈阔论就能够赢得大老板数以百万元计的投资。有的角色声称自己是工薪阶层,而开的车、住的房、背的包、穿的衣服都价格不菲,与其职场薪资和家庭背景极其不符。还有的角色喜欢躲在香车豪宅里耍贫嘴、抖机灵,故作通透地讥笑社会,玩世不恭地调侃人生,油腻而污浊。凡此种种,不胜枚举。这不禁让观众感叹,老百姓的真实生活被排除在都市剧之外了。住在豪宅里哭穷,开着豪车喟叹生活艰难,轻轻松松就能走上人生巅峰,这不只是所谓“凡尔赛”,更是一种居高临下的惺惺作态。

      出现这种现象的根源在于:一是某些创作者的艺术视野太窄、创作格局太小。有的创作者收入不菲、生活安逸。他们陶醉在既有的成绩之中自我欣赏,已经不愿或无力去深入接触和描写具有烟火气息的平凡人生。二是市场导向致使创作跑偏。在互联网语境下,爽文、爽剧似乎成了硬通货。“霸道总裁爱上我”“万千宠爱于一身”的创作套路屡试不爽。因此,一些创作者会被动或主动往既定套路里钻,以获得创作资本和目标观众的青睐。三是创作一部真正反映百姓生活的优质都市剧,需要深入的生活观察和深厚的艺术积淀,这需要相对较长的创作周期,正如当年的《贫嘴张大民的幸福生活》。而目前影视剧创作总体较为浮躁,机械化生产、快餐式消费的现象尚未得到充分改善。

      其实,除去霸道总裁和富家千金之外,快递小哥、环卫工人、出租车司机以及千千万万的普通劳动者,同样是都市生活的主人翁。这些随处可见的平凡而伟大的身影是最美的奋斗者,是真正的英雄,是最值得书写的充满生活智慧和生命能量的大写的人。为此,各方应该共同努力,扭转目前的创作现状。一是创作者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沉住气、潜下心来搞业务。要以筑牢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作为都市剧创作的前进方向,发掘普通人身上的闪光点,寻找烟火人间里的真感情,发现平凡小事中的正能量,用真正表现百姓生活的优质都市剧感动并征服观众。二是有关部门要加强政策引导和资金扶持力度,让百姓生活成为都市剧创作的主阵地。要在选题规划、剧本创作、班底组建、拍摄过程和宣传推广的全流程、全要素中营造积极且富有建设性的创作环境。三是播出平台要给予表现百姓生活的优质都市剧更多播出渠道和空间,要注重项目推介和观众引流,让有生活质感、有生命力量的故事和人物真正走进观众心田。

      (作者:杨洪涛,系中国传媒大学戏剧影视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北京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中心特约研究员)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