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冬奥 我们来了】
正在国家游泳中心进行的 “相约北京”2021年轮椅冰壶世锦赛的角逐已接近尾声。2008年北京奥运会时用作游泳、跳水、花样游泳比赛的“水立方”,如今已变身为“冰立方”,在明年北京冬奥会和冬残奥会时,将成为冰壶和轮椅冰壶的比赛场馆。这次轮椅冰壶世锦赛对于“冰立方”来说,既是一次国际大赛,也是北京冬奥会和冬残奥会前最后一次实战演练,运行团队还将从赛事中积累难得的冬残奥会服务经验。
了解运动,做好医疗保障
对于轮椅冰壶比赛,国家游泳中心医疗保障团队的队员起初也是陌生的。场馆医疗官吴圣说:“我们实际上是在4月份测试活动的时候第一次接触轮椅冰壶。对于轮椅冰壶到底是怎么进行的,其实没有太多概念。”
为了做好保障工作,吴圣与同事们利用测试活动和闲暇时间去找国家队轮椅冰壶队员、教练、领队咨询,与场馆的国际制冰师讨论,进而了解轮椅冰壶运动的特点,以及运动员可能会产生的一些伤病。“从接触了解中我们知道实际上轮椅冰壶运动员与冰壶运动员的差别就在于他们的运动方式。”
吴圣说,轮椅冰壶运动员是在轮椅上推杆,他们用得最多的是手部的力量。在本次比赛中遇到最多的就是手指手掌磨破。“每次推打冰壶,前面的运动员需要用推杆推出20公斤的冰壶,而他后面的运动员要用很大的力气拉住前面队友的轮椅,因此出现手磨破、甲沟炎之类情况比较多,这种问题我们可以做到现场处理。”
吴圣介绍,除了手部伤病,考虑到赛时运动员伤病多是因为其本身的基础疾病,医疗保障各团队对于个人病史也进行了细致入微的询问,通过了解病史,了解日常的用药,保证他们赛时健康,以良好的状态完赛。
注重细节,做好生活保障
“在餐饮方面,首先从入口上确保食品安全。无论是食品的采购、存储制度,还是后期的留样,都做好食品的安全检疫检测,特别是针对运动员的每一批食材都要进行诺如病毒、新冠病毒、兴奋剂的检测。”北京市朝阳区酒仙桥街道办事处主任徐宏桢表示,对于食品除了保障绝对安全,本次赛事和之后的冬奥会、冬残奥会还会尽量保障运动员个性化的需求。
“我们前期就跟各个国家运动员进行了多种方式沟通,针对各国运动员餐饮的一些习惯和特点进行了充分准备。本次比赛菜品主要以西餐为主,但也融入了中国的一些特色菜品。”徐宏桢说,宫保虾球、咕咾肉得到本次比赛各国运动员的一致好评。
在住宿保障方面,本次赛事更是注重细节。洗手池的高度、各项物品英文标识的高度、晾衣杆的高度都是按照残疾运动员实际生活方便需求调整。对于操作较复杂的电器,在其使用说明上都配备了英文版说明,方便运动员使用。
完善赛事,做好运行保障
本次比赛,记者注意到在媒体区有一个大坡道。为何在媒体区有无障碍坡道?
“我们考虑的是每届残奥会和冬残奥会都会有残疾记者参与进来。”北京冬奥组委残奥会部部长杨金奎解释。
此外,赛场的无障碍电梯宽度达到1米4,深度达到2米1,较之日常使用的电梯也大了不少。“一般情况下,无障碍电梯需要载客量更大。我们要满足赛时一些急症病人需求,保证急救的医护、担架、轮椅等可以一同进入电梯。”杨金奎说。
“在赛事组织、人员管理、安保交通、医疗假肢维修维护、技术积分系统等方面,我们这次得到了有效测试,效果非常好,得到了一些国外的专家和壶联主席秘书长的高度评价,但同时我们也看到仍有些许不足。这次比赛后,我们要跟所有的场馆团队,以及6个项目的运行团队对接,把经验同步到其他一些场馆,我们要找出问题的原因,进而制定出计划。”杨金奎说,残奥体现出一个国家如何关爱和帮助残疾人。希望2022年的时候,能给广大的残障朋友一种“过年”的感觉,让残疾朋友有一个享受的地方,有一个交友的地方。
(本报记者 王东 黄小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