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权威解读】
粤港澳大湾区是我国开放程度最高、经济活力最强的区域之一。建设粤港澳大湾区,既是新时代推动形成全面开放新格局的新尝试,也是推动“一国两制”事业发展的新实践。把大湾区建设成富有活力和国际竞争力的一流湾区和世界级城市群,可以为全国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构建开放型经济新体制提供强有力支撑,使大湾区成为带动全球经济发展的重要增长极和引领技术变革的领头羊。
粤港澳大湾区经济实力雄厚,创新要素集聚,国际化水平领先,推动大湾区建设将会有力促进香港、澳门和内地经济加速融合,开创经济发展新格局,形成我国更高水平对外开放新格局。要充分发挥大湾区在制度创新、改革开放、科技实力、人才教育资源等方面的综合优势,开创大湾区建设新局面,尽快把大湾区建设成为新时代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典范。
充分发挥大湾区制度创新前沿优势。一个国家、两种制度、三个关税区、三种货币……将大湾区的“制度之异”变成“制度之利”,是重要而紧迫的课题。只有解放思想,大胆创新,充分发挥大湾区在制度创新中的先导作用,才能彻底解决一直以来粤港澳三地融合发展的问题和困难,推动形成国家全面开放新格局,推动“一国两制”事业模式创新的新实践,让改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
充分发挥大湾区改革开放前沿优势。粤港澳大湾区地处我国沿海开放前沿,以泛珠三角区域为广阔发展腹地,在“一带一路”建设中具有重要地位。交通条件便利,以港珠澳大桥和广深港高铁为代表的大湾区“硬联通”初具雏形。在新形势下,稳步推进以制度、规则衔接为核心的大湾区“软对接”,正转化为大湾区高质量发展的新动能。要继续鼓励引导港澳台同胞和海外侨胞充分发挥投资兴业、双向开放的重要作用,在湾区经济发展中作出新贡献。
充分发挥大湾区科学技术前沿优势。大湾区的东莞、佛山、中山等城市与广州、深圳形成科技配套,汇聚了一大批高科技企业,很多企业的技术优势位于世界前列。要充分发挥科技前沿优势,构建具有国际竞争力的现代产业体系,建设国际科技创新中心,构建开放型区域协同创新共同体,打造高水平科技创新载体和平台。要推动产业创新、开放创新、人才创新和制度创新的互动与协同,努力实现创新型产业高速化、传统产业高端化、要素投入高级化、制造业与服务业互动化发展。
充分发挥大湾区教育人才资源优势。大湾区高校科研院所林立,科研人员聚集,教育和人才资源优势突出,高新技术企业众多,吸引了来自全国各地的众多优秀人才。目前《粤港澳大湾区工程技术人才专业资格互认协议》已在广州签署。这是探索构建粤港澳大湾区人才资源共建共享模式的重要举措,将畅通粤港澳大湾区工程技术人才有序流动通道,为粤港澳工程技术人才发展提供保障。
充分发挥大湾区产业集聚优势。在产业发展上应加强产业协同和集聚区域间的统筹,重视打造完备的产业链,构造一体化的区域创新生态系统,走出一条“完善的高新技术产业开发体系和支撑体系—良好的成果转化体系—大规模生产制造的组织能力—良好的技术扩散网络和科研带动能力”的创新路径。
按照大湾区总体建设规划,各城市在大湾区的组成中分工明确,从创新、金融、产业、人才、技术、旅游等方面构成一个庞大而又相对完整的生态网络。到2035年大湾区将全面建成宜居宜业宜游的国际一流湾区,形成以创新为主要支撑的经济体系和发展模式,区域发展协调性显著增强,对周边地区的引领带动能力进一步提升,人民生活更加富裕,社会文明程度达到新高度。只要牢牢抓住历史机遇,充分发挥自身优势,就一定会把大湾区建设成为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典范。
(作者:刘江宁,系对外经贸大学副教授、北京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中心特约研究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