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健康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科普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21年10月28日 星期四

    人民教育出版社:

    用心打造培根铸魂 启智增慧的精品教材

    作者: 《光明日报》( 2021年10月28日 12版)

    《普通高中数学教科书(A版)》

    《道德与法治(思想政治)》《语文》《历史》统编三科教材

    人教社与澳门特别行政区合作编写的部分教材

    人教版第十一套全国通用中小学教科书

    特殊教育教材

      近日,全国教材工作会议暨首届全国教材建设奖表彰会在京召开。本次评选中,人民教育出版社有两项基础教育类教材获特等奖,有61项基础教育、高等教育和职业教育教材获得一、二等奖,人教社历史编辑室获得“全国教材建设先进集体”,小学语文编辑室资深编辑陈先云获得“全国教材建设先进个人”。

      全国教材建设奖评选是新中国成立以来首次设立全面覆盖教材建设各领域的专门奖励项目,也是国家教材建设领域的最高奖,旨在对各级各类优秀教材和作出突出贡献的先进集体、先进个人予以表彰。人教社党委书记、社长黄强表示:“人教社在此次评选中获得众多荣誉,归功于教育部党组、中国教育出版传媒集团公司等上级单位多年来的坚强领导,归功于几代人教人在教材编研出版领域的辛勤耕耘和接续奋斗,归功于众多参与人教版教材建设的专家学者、一线教育工作者的共同努力,也归功于广大师生和社会各界人士对于人教版教材的关心、支持和信任。”

    把好方向 守好阵地

      肩负着为党和国家培养人才的重要使命,人教社成立于1950年,是新中国建立的第一家专业出版机构,并由著名文学家、教育家叶圣陶担任首任社长。70多年来,作为基础教育教材编研出版的国家队、主力军,人教社用其目前研究、编写、出版的11套全国通用中小学教材,累计出版的7万余种各类出版物,逾750亿册的发行量,陪伴着一代又一代中国青少年的成长。

      作为新中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和教材建设史的“见证者”,人教社主持或参与拟定历次中小学各科教学大纲和课程标准。二十世纪五六十年代,人教社认真总结解放区红色教科书的建设经验,积极学习苏联教科书的先进经验,探索建立了符合新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需要的教科书体系。

      改革开放以来,作为国家教材改革创新的参与者和重要实施者,人教社不断加强基础教育课程、教材的学术研究力度,以探索教材建设自身的规律性。1983年,课程教材研究所成立,并与人教社合署办公。此后,人教社创刊了《课程·教材·教法》等学术期刊,为全国课程教材研究搭建了权威学术平台。伴随着中国主动融入世界的步伐,人教社各项事业与世界各国同行的联系也逐步加强,推出了《中日交流标准日本语》《中英合编初级中学英语教科书》等广受好评的中外合作经典教材。

      二十一世纪初,国家大力推进教材多样化建设,进一步引入教材出版发行市场竞争机制,近百家编写、出版单位的进入教材出版领域,形成“百花齐放”局面。人教社一方面积极向优秀出版机构和兄弟单位学习,一方面继续加大课程教材研究力度,不断提高教材编写质量,先后推出义务教育阶段和高中阶段课程标准实验教材(人教版第十套教材)。2011年,修订推出人教版第十一套教材。该套教材目前被全国60%以上的中小学选用。在本次评选中,该套教材中有多种教材获奖,其中《普通高中数学教科书(A版)》获特等奖。

      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明确提出教材建设是国家事权,要求对意识形态属性较强的教材实行统一编写、统一审查、统一使用。人教社在全力编研出版第十一套教材的同时,受教育部委托光荣地承担了道德与法治(思想政治)、语文、历史三科统编教材的编辑出版任务。在三科教材编辑出版工作中,人教社加强意识形态把关,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体现出高度的政治意识和政治站位。人教人持续发扬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特别能奉献的精神,再次彰显了教材建设国家队、主力军的实力。从2017年9月开始,义务教育统编道德与法治、语文、历史三科教材,由人教社出版发行,在全国义务教育阶段的起始年级统一使用,2019年秋季实现所有年级全覆盖,约有1.5亿学生用上了全新的义教三科教材。高中统编三科教材自2017年开始启动,2020年在21个省份投入使用,约523万学生用上了新教材。中央领导同志对于三科教材的编辑出版工作给予了高度评价,称赞这项铸魂工程“成功完成”“功不可没”。在此次评选中,义务教育统编《道德与法治》《语文》和《历史》三科教材荣膺基础教育类的特等奖。

      近年来,人教社还与澳门特区政府合作,编写出版了澳门《历史》《品德与公民》《地理》等教材,着力培养澳门学生“爱国爱澳”的情感。除了基础教育教材领域,人教社还在高等教育、职业成人教育、特殊教育、师范教育、幼儿教育等多个教材领域深耕多年,编写了很多如《教育学》(王道俊、郭文安主编)等享誉数十年的经典教材。

    学术支撑 编研一体

      在长期探索实践中,人教社形成了“编研一体,学术立社”的独特风格。从建社之初,首任社长、著名文学家、教育家叶圣陶先生就常告诫同仁们:“编写教科书,不能捡到篮子里就是菜,要像蜜蜂那样,吸取百花精华,酿出蜜来,我们要吸收有关知识,融会贯通,才能写成教科书。”这些话,也被之后几代人教社编辑视作不成文的“社训”,身体力行、发扬光大。

      在人教社的社史档案库里,至今还保存着二十世纪六十年代编辑深入一线课堂、厂矿、农村进行调研的报告、笔记,以及与全国各地教师的座谈记录、各地教师的来信来稿等。其中包括数位编辑在北京景山学校、丰盛胡同学校、二龙路小学等地长达一年时间的听课记录和反思小结。数十年来,人教人在严谨学术态度工匠精神的引领下开展教材编写出版工作,建设了研究型、学习型团队,培养了专业化、高素质的教材建设人才队伍。

      1983年课程教材研究所的成立,是对“编研一体,学术立社”理念的行动自觉和实践强化。人教社的骨干编辑都是各学科的专家,人教社的教材编辑是教材的编写者、研究者、培训者——这既是人教社作为教材建设国家队的特色,也是人教社保持教材建设主力军应有的优势。

      改革开放以来,人教社先后完成国家和教育部课题31项,学术成果都及时转化到教材编写中。2013年起,人教社获准建立教育出版领域第一个博士后工作站,着眼培养课程、教材和教育出版研究高端人才。

      进入新时代,人教社持续深入开展基础教育课程、教材、教学和评价研究,为全面提升教材质量提供保障;加强数字出版和数字化教学研究,为融合发展赋能,包括稳步推进融合发展重点实验室建设,成立“人教数字教育研究院”,开展“中小学数字教材相关研究”,完成多项“数字教材国家标准”起草工作等。

      人教社也将高品质的学术功底融入了教材质量建设。人教社加强编校质量保障体系建设,按照全品种覆盖和全员覆盖原则,开展成品书抽检;对三科统编教材、送审教材和重大选题备案图书开展印前检查;制定了《编校质量管理办法》《图书编校质量差错判定细则》等,建立编校质量培训常态化工作机制,确保教材编校质量;加强教材图书印制质量建设,全面推广绿色印刷。目前,人教版中小学教材印装质量优良品率显著提升,人教社教材的竞争力也得以进一步提升。

      一直以来,人教社都保持着教材建设国家队、专业队应有的学术实力和实践能力。一批批专家学者在这个为亿万学生提供“知识基本口粮”的特殊队伍心耕笔耘、默默奉献,其中不乏在国内学术界具有重要影响的大家与名家,如叶圣陶、吕叔湘、戴伯韬、刘薰宇、方宗熙、吴伯箫、张志公、张中行、辛安亭等,他们是新中国基础教材建设事业的先驱者,也是人教精神的脊梁。

      进入新时代,人教社也用多种方式培养新一代的编辑人才。针对教科书编写、编辑业务中的重大问题,人教社确定了一批应用型的研究项目,如“人教版教材纵横衔接的研究”“人教版教材中图文科学性的研究”“人教版教材对课堂教学适切性的研究”等,要求各学科教材编辑部门全部参与。

      为加强干部队伍建设,人教社在社内打造了完善的培训培养体系。组织“人教讲堂”、专题讲座、国外研修、导师制、教育实习等培训培养活动;开展岗位竞聘、轮岗交流等干部选任工作;组织实施考核评价和职称评审等,致力于打造一支高素质专业化的人才队伍,为事业发展提供人才保障。

      目前,中国教育学会中有20多个分会、专业委员会都挂靠在人教社,社内许多编辑科研人员担任各分会、专业委员会理事长、副理事长或秘书长。

      经历了岁月的磨砺,经历了无数次改革与探索,人教社已拥有较强的教材研究、编辑、出版和培训力量。近年来,人教社的人才队伍中,先后有21人为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6人被评为“全国新闻出版行业领军人才”;3人为全国宣传文化系统“四个一批”人才;2人为“韬奋出版奖”获得者。

    植根教育 服务教育

      长期以来,人教社一直是教育部的直属事业单位。2010年人教社完成了转企改制,成为一家大型国有文化出版企业,拥有了“人民教育出版社有限公司”这一新身份。但无论身份怎么变化,人教社始终坚持植根教育、服务教育的宗旨,坚持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努力实现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相统一。

      从二十世纪五十年代起,人教社与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出版机构就紧密协作,共同探索建立了“租型代理”这一教科书供给合作模式。以租型代理的方式进行全国各地教材的印制与发行工作,保证了全国各地的学生都能普遍实现“课前到书,人手一册”,创造性地解决了在中国近两亿中小学生同时开学用书的难题,有力地推动了国家的教育公平的实现。

      特殊教育教材建设是基础教育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人教社的盲校、聋校和培智学校教材编研出版工作已悄然走过了30多年的历程。早在二十世纪九十年代,人民教育出版社受当时国家教育委员会委托,承担起编写和出版特殊学校教材的任务。1994年,人教社组织人力开始编写和出版全日制聋校教材和盲校教材。人教社也因此成为国内唯一全品种出版义务教育特殊教材的出版社,每年投入数千万元保障此项工作顺利推进。目前,人教社受教育部委托,正在编写第二套国家通用的义务教育阶段盲、聋、培智三类特殊教育学校教材。截至目前已编写完成盲校13个学科206册、聋校8个学科74册、培智3个学科36册,总计316册教材,其中207册教材已投入使用,按照教材编写规划,将于2023年完成总计38门学科473种教材的编写工作。

      为了助力教育脱贫攻坚,人教社成立教育脱贫攻坚领导小组和工作小组,立足自身专业特点和优势资源,扶贫扶智,不断加大对云南、西藏、新疆等地的教育扶贫力度,通过持续选派挂职干部、支援当地教育事业、捐赠教育资源、开展消费扶贫,开展面向三区三州的“统编三科教材西部巡讲活动”等方式,切实将精准扶贫落到实处,助力打赢脱贫攻坚战。

      2020年,面对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人教社迅速行动、迎难而上——向全国2亿多师生提供免费下载人教版电子教材服务,共计20多个学科600多个品种,半年内访问量超过3亿人;免费向湖北600万中小学师生提供价值2.1亿元的数字教材及服务;免费开放价值约2.4亿元的“人教点读”APP数字资源;积极承担国家中小学网络云课堂视频课程大量审看工作,为疫情期间的教育事业贡献人教社的专业力量。

      近年来,人教社积极面向全国各级教育行政部门、教研机构、学校、广大师生和家长,不断丰富服务内容、创新服务方式、提高服务质量。从教材调研回访、试教试用,到教师培训、公益捐赠,真诚、持久服务教育,品牌影响力日益深入人心。

      2020年以来,人教社先后荣获第六届“全国文明单位”称号、第十一届“中华慈善奖”等重要荣誉。近年,人教社多次荣获中国出版政府奖、国家图书奖、中国图书奖、国家音像制品奖、国家电子出版物奖、国家期刊奖、中华优秀出版物奖等数十项奖励;先后荣获全国百佳图书出版单位、中国驰名商标、读者最喜爱的出版社、全国教育环境先进单位、中央国家机关文明单位、全国民族团结进步先进集体、中央国家机关五一劳动奖状和首都文明单位、中国版权最具影响力企业、北京市纳税百强企业等数百项荣誉。

      一切过往,皆为序章。“首届全国教材建设奖的优异成绩将成为人教社新长征的起点。”黄强社长说。“十四五”时期,人教社将全面落实全国教材工作会议精神,以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增强综合素质为目标,以全面提高教材质量为重点,创新教材建设理念,增加教材育人功能,用心打造培根铸魂、启智增慧、适应时代要求的精品教材。同时,加快数字能力建设,以推进传统出版与新兴媒体出版融合发展为目标,同步策划研发纸质教材与数字教材、配套教师教学用书、教辅、电子音像、数字资源的融合发展,建设形成多元化、立体化、高质量的教材配套资源产品体系,建设民族地区专用教学资源,加强全媒体选题策划与全流程管理。未来,人教社要进一步发挥教材建设国家队、专业队、主力军的引领作用,努力建设成为全国中小学生提供高品质精神食粮的国家基地,向卓越企业的目标不断迈进,创造出无愧于新时代的骄人业绩。

      (数据来源:人民教育出版社)

      (广告)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