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健康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科普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21年10月27日 星期三

    有魔法的月亮

    作者:王融浩 《光明日报》( 2021年10月27日 14版)

      【光的回响】 

      记得有一段时间,妈妈有空的时候就让我陪她散步,特别是有月亮的晚上。有一次,她看着月亮,很动情地说:“这月亮,不如我们老家的月亮有味道。”我不屑一顾,没忍住,回了她一句:“你们大人总是故弄玄虚。月亮,不是哪里的都一样的好?这是科学!”出乎意料,妈妈没有反驳,完全不像平时那个严厉的母亲。她跟我讲起月亮的故事。

      妈妈出生在山东的一个小村庄,小时候家里条件虽然不好,但是长辈都十分重视孩子的教育。乡村的学校从三年级开始就有早晚自习,每天早上天蒙蒙亮,孩子们就要睡眼惺忪地奔赴三里地外的学校。路上很安静,抬头望去,或圆或弯的月亮往往还挂在西边的天空。夜晚结束一天的学习,孩子们三五结伴回家,没有路灯,只有月亮透过杨树照下的斑驳亮光,随着树叶摇摆来回闪动,照在地上,也照在孩子们成长的心灵上。

      妈妈又开始回忆起农忙季节。农村的孩子读书之余,更多的是帮着大人干农活。每当麦子成熟了,大人们白天忙,晚上也要忙,收割、打场、扬场、晾晒……孩子们也会放十天左右的“麦假”,帮着捆绑、翻晒、堆“麦山”、装袋子,一个个晒得黑黢黢的。夜晚的麦场上少了些许忙乱,知了此起彼伏地交替鸣唱,月亮毫不吝啬地散发出温和的光芒。孩子们在月光下追逐嬉戏,在麦秸搭成的小草房中捉迷藏、吃西瓜,大人和孩子们都沉浸在丰收的喜悦中。

      我忍不住看了看身边的妈妈,又看了看天上的月亮——这是我那个一向严厉的母亲吗?在月光的照耀下,妈妈显得如此温柔。月亮是有魔法的吧?难道真的有月光宝盒?要不然怎么一说到月亮,人就变了模样?

      小学五年级下学期的时候,我们在语文课堂上学习了季羡林老爷爷写的课文《月是故乡明》。我知道他是一个大学问家,德高望重,跟妈妈一样也是山东人。他对家乡的月亮情有独钟。他写到,自己到过将近三十个国家,看过许许多多的月亮。包括在风光旖旎的瑞士莱芒湖上,在无边无垠的非洲大沙漠中,在碧波万顷的大海中,在巍峨雄奇的高山上,他都看到过月亮,也都非常喜欢。但是在这些地方看月亮,他立刻想到的是故乡苇坑上面和水中的那个小月亮。他说:“对比之下,我感到这些广阔世界的大月亮,无论如何比不上我那心爱的小月亮。”他形容故乡的月亮“清光四溢”,直接称呼故乡的月亮为“我的小月亮”,可以说对故乡的月亮一往情深。在他的笔下,月亮也像是有了魔法。

      老师说,就自然界而言,不管在哪里,月亮还是那个月亮,但家乡的月亮有浓浓的乡愁,有深厚的亲情,有美好的回忆,是一个人的心灵港湾,这是其他地方的月亮无法替代的。

      读季羡林老爷爷的这篇文章,我理解了妈妈,也理解了月亮,还理解了什么是故乡、什么是乡愁。

      (作者:王融浩,系北京师范大学附属中学初二16班学生)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