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学们,我们一起来思考这几个词的关系:公正、平等与歧视,自由与安全,普遍联系与命运共同体,从而思考我们面对疫情的态度和责任,以及‘人民才是真正的英雄’这句话的内涵。”近日,厦门理工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教师李永根在他的“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课上,讲述9月份厦门本土疫情暴发以来一个个鲜活的抗疫故事,引导学生感悟疫情下的责任与担当。
这样的抗疫故事课现在已经成了厦门理工学院学生的必修课。学校马克思主义学院组织编写《抗疫故事汇编》作为教辅材料,全体思政老师结合各自主讲的课程,将抗疫故事有机融入课堂教学,引领学生进一步感悟伟大的抗疫精神。
厦门理工学院党委书记林进川介绍,近年来,厦门理工学院通过创新课堂主渠道、培育校园主阵地、筑牢网络主战场等多种方式,构筑了课内课外、网上网下思想政治教育新生态。
深化思政课程改革
“党建引领基层治理如何延伸到城市的‘最后一公里’”“党的组织优势如何转化为治理优势和治理效能”……这是不久前厦门理工学院“厦理工马小青”实践队的调研主题。为了做好这个课题,实践队在厦门理工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党总支书记叶雪梅的带领下,冒着酷暑深入探访厦门厦港街道下沃社区猫仔街商圈联合党支部、海洋新村小区党支部,与当地商户、居民、社区工作者交流,实地感受党建引领在社区建设中发挥的重要作用。
近年来,厦门理工学院创新思政工作方法,深化思政课改革,在全校各年段开设“学习新思想”专题课程,构建立体化教材体系,改变“我讲你听”教学方式,使思政课真正“活”起来、“火”起来。
为积极拓展“第二课堂”,厦门理工学院组织“改革开放40周年”“传承五四精神”“新征程新青年新使命”等主题的学习研讨活动,指导学生开展社会调查、考察实践活动等,有效增强思政课教学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厦门理工学院还成立了课程思政研究与实践中心,开设“课程思政工作坊”,启动课程思政动员宣讲系列活动,立项校级“课程思政”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项目,让“思政小课堂”连上“社会大课堂”“时代大课堂”,取得了良好的效果。2021年6月,在首批国家级课程思政示范项目名单中,厦门理工学院“研究生综合素质养成与实践”榜上有名。
建设向上向善文化
“最近我值夜班比较多,好在有免费超市,不用担心饿肚子了。”厦门理工学院保安老林说着从爱心超市取走了一盒方便面。爱心超市是厦门理工学院落实“爱心厦理工”行动计划、推动党史学习教育“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的创新载体。超市24小时无人值守,全校师生员工都可进入超市自助捐赠和免费选用相关物品,近一个多月来,已收到捐赠物品800多件,送出爱心物品400多件,把好事实事办到师生心坎上。
近几年,类似这样突出师生主体,贴近师生实际开展工作,使思想政治工作接地气、入人心的举措在厦门理工学院层出不穷。
通过开展“春季四大行动”,师生共同植树护绿、共同洁净家园、共过主题党日、共享心理关爱,以及建设爱心厦理工,开展爱心系列行动等,进一步营造了温馨友爱的校园文化;通过评选“育人先锋”“青春榜样”、举行“十三五”时期内涵建设优秀人才表彰会,以及首次召开“三风”建设大会,弘扬优良作风教风学风,进一步凝聚了榜样先行、铸魂育人的强大正能量……这些看似平常,但意义深远的活动,进一步增强了厦门理工学院广大师生员工的主人翁意识和获得感、幸福感,为推动学校思政工作提供了和谐、厚实的思想文化土壤。
营造健康网络生态
“疫情暴发,取消堂食,又正值夏季,宿舍楼下保洁人员工作量大大增加,请学校为他们增加帐篷,我们学生也努力做好垃圾分类,减轻他们工作量”……9月份,厦门本土疫情暴发以来,在学校微信平台《讲述抗疫感恩小故事》栏目中,除了分享感人的抗疫故事外,学生们还为做好抗疫工作献计献策。
微信平台这样良性的互动得益于厦门理工学院多年来积极开展网络教育引导。近年来,厦门理工学院把网络育人作为推进全员育人、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内容,精心打造“厦理工e起来”微信平台,设立了“小吐槽”“赞一个”等十多个针对性强、服务育人范围全面的交互社区,在帮助、服务学生的同时充分融入学校思政教育理念。
党史学习教育开展以来,学校通过“厦理工e起来”征集“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线索,今年3月至今,累计解决师生各类诉求问题2500多项,搭建了学校为师生办实事、解难题的“暖心桥”。
截至目前,“厦理工e起来”微信平台自发关注的注册用户超7.3万人,总访问量6469万多人次,日平均访问量达2.7万人次,构筑了校园意识形态新高地,营造了积极健康的网络文化育人生态。
(本报记者 马跃华 本报通讯员 徐丽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