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上海10月18日电(记者任鹏、颜维琦)以“中国共产党·中国·世界”为主题的第九届世界中国学论坛18日在上海开幕。在为期两天的论坛期间,来自全球42个国家和国际组织的近200位海内外专家学者线上线下参会,从政治、经济、文化、社会及国际关系等诸多领域,探讨中国共产党的百年历程,及其对中国和世界未来发展的意义。
中宣部副部长蒋建国在主旨演讲中指出,唯有从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的壮阔历程、不朽功业、伟大精神中,方能求得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够成功、怎样才能继续成功的规律,从而发挥学术研究鉴往知今、资治济世的重要作用,更好地为当今全球治理提供有益启示,为人类美好未来提供思想启迪。希望全世界中国学研究者从中国共产党治国理政的基本事实出发,秉持客观、理性、公正的科学精神,以洞察全球发展大势的宏观视野和开放包容多元互鉴的发展眼光开展研究,让中国学跟上中国前进的脚步,为建设更加美好的世界作出积极贡献。
塞尔维亚前总统鲍里斯·塔迪奇在视频发言中表示,每个国家都有权选择自己的现代化道路。中国的现代化模式,给世界上那些既希望加快发展又希望保持独立自主的国家和民族提供了一个新的选项,并且为解决人类社会面临的问题贡献了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
本届论坛上还公布了第六届世界中国学贡献奖获奖名单。根据世界中国学贡献奖评选委员会78位专家的推荐和投票,英国剑桥大学荣休教授鲁惟一、美国加州大学圣地亚哥分校荣休教授周锡瑞和南开大学中华古典文化研究所所长叶嘉莹等三位学者获奖。
世界中国学论坛由国务院新闻办和上海市政府共同主办,上海社会科学院和上海市政府新闻办联合承办。本届论坛包括全体大会和5个平行分论坛,分论坛主题分别为“中国的现代化道路”“中国实践与全球治理”“中国‘十四五’规划与世界经济复苏”“多彩的文明 共同的命运”和“共同未来与青年作为”。
据悉,世界中国学论坛上海主论坛每两年举办一届,2004年以来,已连续成功举办8届。截至2019年年底,共有中外专家2600余人次参加世界中国学论坛,其中近半数为海外代表,覆盖全球90多个国家和地区。经过17年的发展,世界中国学论坛已成为中国研究以及中外文明交流互鉴的国家级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