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世纪30年代,法国印象派绘画的前身——巴比松画派就提倡对景写生,描写真实的大自然景色。19世纪中叶,印象派的作品中出现了火车、咖啡馆、轮船、聚会等与现代生活紧密相关的场景,着力于光、色的表现与研究,把社会生活、自然万物的生动与美感,把光影的瞬间,以纤细、华丽的笔触和色彩予以记录。
自从20世纪80年代起,法国动画逐步复兴,如今已经成为继美国、日本之后的动画大国。法国动画的题材多样,有神话、历史和现实题材等,精美的画面、夸张的造型,为其赢得了“世界动画之林”的赞誉。不仅如此,法国动画的美术样式也层出不穷,有剪纸、油画、水粉等,形成了独特的法兰西风格。
而法国动画与法国印象派绘画之间,更是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空间刻画技法的迁用
法国写实派与印象派画家马奈创作的《草地上的午餐》(1862-1863年)、卡米耶·柯罗的《孟特芳丹的回忆》(1864年)、皮埃尔-奥古斯特·雷诺阿的《青蛙塘》,其色彩空间设计犹如剪影,前景是暗淡的,通过色彩的渐变,越往后越明朗,以此描摹了层次分明的纵深空间。动画不可能像油画一样尽情地点染,但这种画风为动画增添了些许诗意。
法国动画《叽哩咕历险记》(1998年)讲述了一个刚生下来就会跑跳的非洲婴儿叽哩咕与将村里男人都掠走的女巫斗智斗勇的故事。在得到仙人的启示后,儿童叽哩咕拔除了女巫背后的毒刺,让失去魔法的女巫恢复了正常女性的容貌。突然长高的叽哩咕与女巫相爱,并一起回归山村。同时,曾经谣传被女巫杀害的人们也最终归来,与家人团聚。
片中,有些场景与上述印象派画作的构图极其相似。如幼儿叽哩咕救下差点被女巫掠走的小伙伴们,众人兴高采烈地返回乡村时,在路上遇到了一片葱茏的丛林。画面的前景黯淡,越往后,越呈现出不同明度的绿色,色彩趋于明亮与柔和。这种画面层次鲜明而又细腻的影调空间暗示了故事有惊无险的氛围。
《青蛙的预言》(2003年)中,天空连续降雨四十天,小男孩汤姆家山上的谷仓成了一片汪洋中的诺亚方舟,狮子、狼等食肉动物和绵羊、鸡等食草动物共处一室,更有表面和善、暗地里引来鳄鱼的居心叵测的乌龟,于是,谷仓成了明争暗斗、你死我活的是非之地。最终,洪水退去,善念萌生的动物们各自回归山林。为了刻画阴郁不祥的气氛,该片在开片借鉴了印象派画家莫奈《帆船比赛》(1867年)中河流的多种色彩与影调的方法,没有采用平视点的全景,而是采用了俯拍的特写。这样,《青蛙的预言》开片基于水文知识,运用不同的色彩,表现了平静水面下的暗流,色彩变幻无穷,用滑动的笔触刻画了大雨危机之前的些微不安。
油画风格的动画电影《至爱梵高·星空之谜》(2017年)是梵高的传记片,梵高的《收获景象》《花园花开》《星空》等油画作品,在片中“灵动”起来。
这些法国动画,继承了印象派以视觉经验的感知为出发点的理念,通过精细的色彩运用,刻画了空间的纵深感,在增加画面美感的同时,也增加了故事叙述的逼真性。
色彩的晕染
印象派画家们主张在室外绘画,打破了传统绘画中固有色的观念,引入了环境色、光源色。这样,在光的照耀下,场景中的各个物体之间,在颜色上必然会相互映衬,而不是保持原本的固有色。为了表现这样的光影,印象派画家在画面上使用小笔触,甚至使用小到无法单独区分的细微笔触来着色,以至于这些色彩会在观者的视觉里自行调和,叠印为一些合成色。与用颜料混合后直接调色相比,印象派的调色方式使颜色形成了交相辉映、色彩斑斓的效果。即使是单一色的物体,也会出现光影的流动。例如,爱德华·马奈的《吹笛少年》中,少年的裤子是深红色,但是,吸附了一层深浅浓淡不一的黑色,增强了人物稳重感的同时,也凸显了红色的浓烈。
这种透亮的画面,在法国动画中比比皆是。法国动画《漫漫北寻路》(2015年)讲述的是,19世纪末的俄国,少女萨莎一直为因前往北极探险而去世的爷爷自豪。但是在爷爷的博物馆,她偶然偷听到了别人对爷爷的非议。一气之下,萨莎决然地放弃了父母安排的婚礼,为了匡正爷爷的名誉而重走北极之路。在希望即将破灭的刹那,透过茫茫的白雪,萨莎意外地看到了爷爷僵死的坐身以及爷爷的日记……最终,萨莎等人终于找到了一艘被冰封完好的航船。
《漫漫北寻路》的开片是涅瓦河岸边圣彼得堡科学院的俯瞰镜头,而这与雷诺阿的油画《巴黎艺术桥》(1867年)的构图、色彩都极其相似。该段动画的画面,从右到左分别是黄绿的屋顶、斑驳的街道、泛白的河水,整个画面色彩丰富,充满了明快的节奏。
在儿童绘本风格的《青蛙的预言》中,色彩营造了多层次的氤氲的效果。小女孩莉莉穿着浅绿间有淡黄色的上衣,深褐色的短裤,高高翘起的发辫以赭黄、浅黄勾勒出一个明朗的女孩形象。同样,爷爷开着大拖拉机、带着汤姆来动物园的时候,经过一段起伏的山丘,近处是白与黄的混合,远处的山丘则是蓝色与深黄的杂糅,这些两种颜色互为表里的画面显得透亮,随着光影不经意的变化,既强调了儿童的视角,也突显了色彩的“随机应变”。《红海龟》(2016年)中的海浪、《米亚咪咕人》(2008年)中的山林,都使用了同样的技法。
两种颜色互相叠加映衬,形成了色彩在视觉上突出和退隐的运动,更形成了清晰与朦胧的晕染效果,随着不同时间光影的变化,物体的颜色不断发生变化,又与周围的角色和场景相呼应。
非现实的色彩
印象派画家通过写生观察发现,在不同的时间、环境、气候等条件下,同一物体受不同光的支配而有不同的色彩,因而发现了以往长期未被注意的色彩现象。印象派油画在描绘一些现实景物时使用了非现实的色彩,充满了瑰丽的想象。
例如天空,现实中的天空可以或蓝天白云,或霞光满天,或乌云密布,或黄沙漫漫。但是,雷诺阿的《巴黎艺术桥》(1867年)中天空是紫色的,莫奈的《圣阿德列斯的海滩》(1867年)中天空是黄绿色的,而毕沙罗的《蓬图瓦兹的雅莱山》中天空则犹如北极的极光一般。更让人惊叹的是,1899年至1905年间,莫奈陆续创作了至少19幅以英国国会大厦为主题的绘画作品。画作在伦敦展出之后,一直以为伦敦的雾是白色和灰色的英国人才惊奇地发现,原来伦敦的雾是有颜色的,莫奈用自己的绘画作品改变了人们多年形成的认识和观念。
除此之外,一些物体的暗部也有一些新奇的色彩。阿曼·吉约曼的《雪径》中,雪后的天空呈现出一片昏黄,白雪覆盖的山坡下有一条凹陷的小径,山坡的背光面以及山坡与小径之间稀稀落落点缀着片片的蓝色。这种想象的色彩既为画面增添了活力,也暗示了画中背对观众向远处行走之人的心理。
色彩的奇观,正是动画作品的品质之一。《疯狂约会美丽都》(2003年)中,从小失去双亲的孤儿查宾每天与苏沙婆婆相依为命。偶然间,婆婆看出了查宾在骑单车方面的天分,于是倾尽全力将查宾培养成为环法自行车大赛的选手。然而出乎意料的是,因为黑手党要控制比赛结果,查宾和其他两个选手被歹徒挟持到了美丽都。婆婆奋不顾身,带着小狗布鲁诺坐上颠簸的小船前去搭救。在他乡的街头,婆婆遇上了美丽都三姐妹,她们共同拯救了小查宾。
孤儿的寂寞、辛酸是《疯狂约会美丽都》开片的主要情绪。在一段俯拍镜头中,织毛衣的老奶奶旁边,小孙子骑着童车。接着是高视点平视的秋天的房屋,随着镜头的拉开,房子的颜色也发生了变化,土黄色的房屋渐渐涂抹上了暖红,最终田野变成了白雪覆盖下的深绿,而雪后乡村的屋顶则由浅红色点染。这段场景中,斑驳的深绿色和深红色铺染在白色的背景上,使观众在对色彩感到惊奇的同时,情绪也受到了感染。
《漫漫北寻路》的后半段中,萨莎登上了北极的冰面,放眼望去,冰面不是银白,而是灰白与少许的灰蓝,冰柱的背光面则是蓝色,萨莎脚下的冰盖的裂缝处则是深蓝。场景中的颜色均使用了两种颜色的混合,不同物体的受光面与背光面又错落有致。如果不逐帧地观看,观众不可能注意到同样是蓝色,其间有着不同明度、锐度的精细变化;但是,线性时间的动画片的画格,让不同画格之间的色彩又产生了一种视觉暂留之后的氤氲感。
《漫漫北寻路》北极场景中的明黄色天空,《叽哩咕与女巫》中赤红色的天空,都让人惊诧于创作者超凡的想象力。
可见,印象派绘画对法国动画产生了很大的影响,并形成了法国动画独树一帜的、风格性的色彩语言。印象派风格的法国动画,表面上是不经意的瞬间场景,其实是创作者精巧构思的结果。
(作者:张启忠,系中国传媒大学动画与数字艺术学院副教授、硕士生导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