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健康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科普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21年09月27日 星期一

    济南大学美术与设计学院:将非遗融入教学 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作者:陈玉 《光明日报》( 2021年09月27日 04版)

        济南大学是山东省人民政府和教育部共建的综合性大学、山东省重点建设大学,建校70多年来为国家建设和经济社会发展培养了大批优秀人才,近35万名校友遍布海内外。学校现设23个学院,学科专业涵盖文学、艺术学、理学、工学、医学、管理学等10个门类。其中,济南大学美术与设计学院现有教职工60余人,聘请97位来自国内外知名院校、行业协会、企事业单位的艺术家、设计师、专家学者担任客座教授、双创导师、校外实践导师等重要职位,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支撑,立足社会需求和时代前沿,重视实践和创新,推动中华文明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结合新的时代条件在美术和设计教育领域中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三十余年的办学历程中获得了良好的反响。

    在非遗文化传承的物质文化环境中继承

        济南大学美术与设计学院秉承“继承传统、强化内涵、开拓创新、特色发展”的办学理念,打造出跨界协同共享的创新创业生态体系,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支撑,立足社会需求和时代前沿,重视实践和创新,为学生的国际视野、系统发展提供重要支持。文化生态学是一门将生态学的方法运用于文化学研究,将文化的存在和发展的资源、环境、状态及规律作为研究对象的新兴交叉学科。文化生态视域下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是各族人民世代相传的各种传统文化表现形式,这些表现形式与文化遗产产生的生态背景、与传统文化表现形式相关的实物和场所、以及在实践中发展出的多样性群落与组成结构,网络和链条及其变迁息息相关。学院一直倡导以实践教学为主的人才培养模式,在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继承中强调物质环境的影响,鼓励学生走出课堂、进入社会,多看、多听、多参与,将课堂教学和实践教学有机地结合起来,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与主观能动性。在“民间手工艺体验”课程中,教师带领学生走入民间和乡村感受传统手工技艺的魅力,并将非遗传承人请入课堂亲自教授编织技艺,使学生在体验和实践中感悟文化内涵,激发设计创造力。在“传统工艺创新设计”课程中,设计专业研究生多次在老师和济南百花洲传统工艺工作站顾问的共同带领下,参观考察济南百花洲传统工艺工作站。同学们可以学习国家级非遗项目柳编、竹编的历史渊源和制作流程,在各个非遗传承人的工作室里详细了解内画的绘画方式、多种结艺的编织方法与制作工艺等。这样的学习方式不仅有利于全面增强学生设计实践的能力,还让学生认识到非遗文化的发展、变化规律。

    在非遗文化传承的人类生活状态下发扬

        作为拥有科技、人才、创新诸多资源的综合性大学与非遗传承平台,济南大学在生态学及人类学、社会学、美术设计等重要非遗研究及传统文化遗产应用领域具有天然优势,在培养高等人才、以人才优势促进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方面具有先天基础。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以人为本的活态文化遗产,它以声音、形象和技艺为表现形式,依托于人而存在,并多以身口相传作为文化链得以延续,因此对于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来说人才因素显得尤为重要。许多非物质文化遗产原有的传承发展方式逐渐落后于时代发展要求,济南大学的非遗传承教育从文化生态方法出发,从各民族的文化因素构成如生产方式、生活模式、人情世故及风俗习惯出发,不断研究各民族各地区的非遗传承新模式。美术与设计学院产品系同学结合专业实习课程考察了龙山黑陶、淄博陶瓷和琉璃、杨家埠年画、潍坊风筝、临沭柳编等手工艺非遗,与多位传承人进行了深入交流和学习,并将这些非遗艺术元素融入课程及毕业创作中,设计出了适合现代生活的优秀产品。服装系同学在章丘三角湾进行传统民艺考察期间,向山东省非遗项目彩印花布印染技艺传承人李景春先生学会了手工织布技艺和手工刻板、印染技艺,制作出了优秀的作品,并在美术学院服装系的民艺考察结课展进行展出。尽管技法还有待提高,但这样的实践与学习对于提高学生的能力,助推非遗传承具有重要意义。

    在非遗文化传承的哲学认知中反思

        济南大学美术与设计学院充分发挥人才层次高、科研能力强的优势,在非遗文化的传承发展之上,积极将文化哲学的态度、方法与文化生态学视角相结合。文化哲学是一种将哲学思考方式奠基于现实文化之上的当代哲学发展新形态,它提出每种非物质文化遗产都是和其他文化圈层相互吸收发展的。不同特质、不同品种的文化并不是孤立存在,而是一个动态的生命体。不同文化间相互作用的动态关系,促使不同的文化群落形成,这些文化要素共同构成了人类文化的有机整体。近年来,济南大学加快集人才培养、文化交流、艺术创新、成果转化的积极探索,美术与设计学院不仅主办了多期“非遗手工艺研习活动”,而且还组织了关于陶艺、剪纸和编织以及介绍非遗项目的“百花洲传统工艺项目研习”等多场非遗主题讲座。此外,学院还积极参加各项社会活动,在“非同凡想”中国首届非遗创意大赛与“黄河杯”山东文化创意设计大赛中,对中国非遗进行富有时代感的诠释。这些作品围绕草编、剪纸、陶瓷、刺绣等非物质文化遗产,融合地方民俗文化内涵及时代审美特征,在理论与认识上打破理性认知与经验主义壁垒,有效推动了非遗成果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

        (作者:陈玉)

        (广告)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