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771年,唐代书法家颜真卿来到湖南永州和好友元结相聚。诗人元结请颜真卿挥毫书写自己撰写的《大唐中兴颂》,并将墨宝刻在永州浯溪石崖。这两位唐朝末年的“中兴能臣”没有想到,从此,历代文人墨客竞相来永州寻根膜拜,在湘江之滨的大山上作文题字,留下了中华文明中一颗璀璨夺目的明珠——永州摩崖石刻。
站在浯溪江边,清澈碧绿的江水静静流淌,绿水环绕的石山默默耸立。这座本是养在深闺人未识的山,却因为这些文章诗词和摩崖石刻,变得和其他名山大川一样,惊艳天下。
摩崖石刻是中国古代的一种石刻艺术,展现着中华民族一脉相承的审美和精神,是辉映于天地之间的文化瑰宝。摩崖是把文字直接书刻在山崖石壁上。清代著名金石学家冯云鹏在其所撰的《金石索》中说:“就其山而凿之,曰摩崖。”我国拥有着许多重要的摩崖石刻,广泛分布在山东、陕西、湖南、四川、福建等地。
犹如天女撒落的珠玉,摩崖石刻遍布潇湘大地。永州现存完整的摩崖石刻有20多处,石刻数量近2000余方,规模之大国内罕见。浯溪、阳华岩、朝阳岩、淡岩等七处摩崖石刻被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永州为何拥有如此众多的摩崖石刻呢?这恐怕和永州秀美奇丽的自然分不开。永州,古称零陵,地处潇、湘二水交汇之处,享有“锦绣潇湘”之美名。一千多年前,“唐宋八大家”柳宗元就寄情于这里的绿水青山,写出了文学史上脍炙人口的《永州八记》。这里山清水秀,江岸多奇岩青石,最易镌刻。自古南来北往的文人雅士流连此处胜景,在群山凝翠的崖壁上抒情感怀,凿壁题字。
走进永州柳子庙,拾级而上,穿过正殿,便能找寻到另一块摩崖“国宝”——荔子碑。碑文系唐代文豪韩愈撰写的《柳州罗池庙碑》,碑书出自宋代另一大家苏轼之手,而碑文又是歌颂“唐宋八大家”柳宗元的事迹。此碑集合了“韩诗苏字柳事”三绝为一体,世人也称其为“三绝碑”。
历经1200多年的风雨洗礼,《大唐中兴颂》上的字迹仍然清晰可辨。由元结撰文、颜真卿正楷书写的此碑面积超过十平方米,碑文左起竖写,共21行,332个字,整篇布局雄壮巍峨。此碑虽为楷书,但行笔用篆法,出笔为隶法,结构紧密,气势宏阔,字里行间洋溢着大风云扬、巨浪滔天的气势,表现了颜真卿爱国忧民的高尚情怀。因文章、书法、石头都堪称绝妙,世人称此石刻为“摩崖三绝”。
《大唐中兴颂》碑刻三面均被后代文人墨宝包围,细心的人们会发现,在其左上角还有一首小诗:“元颜文字照浯溪,神物于今常护持,崖边尚有堪磨处,留刻中兴第二碑。”据介绍,这是宋代岳飞幕僚所写。正是对先贤的仰慕以及对国家兴旺、民族富强的渴望和追求,越来越多的文人志士把永州作为抒发家国情怀的地方。宋朝和明朝,陆续有《大宋中兴颂》《大明中兴颂》镌刻在这方唐碑旁边。陆游、怀素、苏轼、柳宗元、欧阳修、徐霞客、黄庭坚、周敦颐、何绍基,这些身处不同朝代,不同时空的文学艺术大家也都不约而同来到永州,把对民安国定的寄情感怀镌刻在悬崖峭壁之上。
2021年国庆节前夕,近60件(套)摩崖石刻拓片从永州走进首都北京,在中国国家博物馆进行为期一个月的展出。展厅内,巨幅的《大唐中兴颂》《大宋中兴颂》《大明中兴颂》的拓片前,观众人潮涌动,摩肩接踵,大家都在顶礼膜拜这难得一见的“国宝”。一千多年前,元结、颜真卿这些文人志士在崖石上抒发家国情怀,希望自己的朝代强盛兴旺;而今,这些摩崖走出大山,向更多的人展示中华文化的独特魅力,也接续表达今天的人们对于国家富强、社会繁荣昌盛的美好向往。
风儿拂过山崖,崖石岿然不动。石头不会说话,但刻在这崖石上的话语却告诉我们古人的情感和重托。透过摩崖上纵横捭阖的汉字,仿佛看见颜真卿、苏轼诸多古人正站立在潇湘之畔凝望着我们。我们将从他们手中接过文明的火烛,继续建设兴旺发达的家园。
(本报记者 赵洪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