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健康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科普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21年09月26日 星期日

    乒乓球与延安的故事

    作者:本报见习记者 李洁 本报记者 王东 《光明日报》( 2021年09月26日 05版)

        第十四届全运会主场馆设在西安,但陕西其他一些地市也分别承办部分比赛项目,其中乒乓球比赛就落户延安。这样安排有哪些方面的考量?

        “将乒乓球比赛放到延安有这样几个原因。首先是乒乓球与延安的历史渊源,其次是乒乓球在延安有深厚的群众基础,还有就是乒乓球对于传承红色体育精神、带动体育事业发展、建设体育强国的重要意义。”第十四届全运会乒乓球竞委会副主任、延安市体育局局长牛春拥表示。

    乒乓球在延安历史久

        “延安时期,毛泽东非常喜欢打乒乓球,在王家坪用两个桌子一拼,就是一张乒乓球桌,下雪天扫一扫继续打,还不亦乐乎!”延安市红色体育文化工程技术中心执行主任、延安大学副教授杨学达介绍。

        当时不仅没有乒乓球桌,连乒乓球拍都没有。那时毛泽东所用的乒乓球拍被戏称为“自力更生牌”球拍,所谓“自力更生牌”球拍,是警卫员将两块木板用工具刨平,再用刀削一削就做成了。但毛泽东就一直拿着这两块“光板”拍坚持锻炼,还参加了延安时期开展的各项乒乓球比赛活动。

        此外,延安时期,其他许多干部群众都喜欢打乒乓球。即使是在外部封锁严重、物质条件极为艰苦的情况下,战士们对乒乓球的热情依然高涨,一张乒乓球台可以集吃饭、打球、写字、睡觉等多种功能,乒乓球的传统在延安时期就扎下了根。

        1937年延安“五一”运动大会上,乒乓球已经和田径、篮球一起成了正式比赛项目。之后的全苏区“八一”抗战动员运动会、“九一”扩大运动会,乒乓球都是必不可少的项目。

    延安人对乒乓球热爱深

        “不管哪个单位举办文体活动,每次大家第一个提的就是乒乓球。”牛春拥说,“因为乒乓球大部分人都会打,也爱打,它在延安已经成为人们生活的一部分。”

        据牛春拥介绍,延安有一名叫王永进的老汉,非常喜欢乒乓球,他两个儿子、一个女儿也十分热爱乒乓球这项运动。他的两个儿子都创办了乒乓球俱乐部,整天与乒乓球为伴,女儿王一朵8岁参加陕西省运会女单比赛,运用王永进专门训练她的“弹击”打法,获得了女单冠军,并入选陕西省乒乓球队。2020年11月,王一朵入选国家乒乓球青年集训队。本次十四运会,她不仅成为火炬手,还代表陕西队上阵比拼。

        王永进与王一朵是千千万万延安人民热爱乒乓球的一个缩影,是延安时期不畏困难、积极乐观精神传承的体现。在延安的一所小学,孩子们披着雨衣仍然在乒乓球案上打球,十余张乒乓球案都能听到乒乒乓乓的声音。

        在承办十四运会乒乓球赛事的延安大学,学生们对于乒乓球的热情也是始终未减。乒乓球比赛是学校举办次数最多的比赛,也是参与度最高的比赛。“此次全运会志愿者选拔,为了控制报名人数,我们制定了‘会打乒乓球优先’的政策,但报名人数依然远超预期。”延安大学副校长杨伟宏表示,从单位到个人,从学校到社会,从大人到小孩,乒乓球是大家不约而同、发自内心的选择。

    乒乓球传承红色体育精神作用大

        “此次全运会将乒乓球放在延安,就是为了把延安精神和乒乓球放在一起。”第十四届全运会竞委会副主任、乒乓球协会业务部部长李谧说,“延安和乒乓球渊源很深,以前延安有乒超的俱乐部,刘国梁也曾在延安打过乒乓球比赛,一直对延安有感情。2019年5月,刘国梁带领中国乒协代表、中国乒乓球国家队男女队员及教练员,包括刘诗雯、马龙、许昕等到访延安,接受红色教育,学习红色体育精神。”

        “十四运会会徽中心部分的宝塔山、延河水和五孔窑洞都是延安特有的元素,而延安大学乒乓球场馆在建设中吸收了黄土、窑洞、十字砖孔等元素,营造出质朴大气的风格特征,同时散发出不忘初心的人文气息。”杨伟宏道,“希望在这里参加比赛的选手和观看比赛的观众都能通过乒乓球场馆的设计,回顾党在延安时期发展出的红色体育精神,并将这种精神播撒到全国各地。”

        “延安时期,能够用‘光板’拍、普通桌椅堆起来打乒乓球。现如今,随着乒乓球运动广泛深入开展,我们的乒乓球拍已进行了多次更新换代,各种高科技在球拍中被不断引入。”杨学达表示,“球拍的变迁不仅见证着我国综合国力的提升和科技助力乒乓球运动的发展,更体现了艰苦岁月时期红色体育精神的历久弥新及其在新时代的价值传承。”

        (本报见习记者 李洁 本报记者 王东)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