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健康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科普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21年09月20日 星期一

    中国“蝶后” 薪火相传

    作者:本报记者 黄小异 王东 《光明日报》( 2021年09月20日 04版)

        9月19日晚,游泳项目女子100米蝶泳半决赛,奥运冠军张雨霏排名第一进入决赛。本报记者 陈城摄/光明图片

        9月19日,铁人三项混合接力决赛上,山东队选手谭钊冲过终点。新华社记者 陶亮摄

        叶诗文与队友们获得女子4×200米混合泳金牌后在庆祝胜利。本报记者 陈城摄/光明图片

        19日,第十四届全运会游泳比赛在西安奥体中心游泳跳水馆正式拉开帷幕。上午举行的女子100米蝶泳预赛,上演了“蝶后”的交棒。

        在拿到秩序单时,我们看到一个久违的名字——陆滢,伦敦奥运会女子100米蝶泳银牌得主。32岁的陆滢是参加本届赛事游泳项目中最年长的运动员,而且是一位妈妈选手。尽管已经离开一线队将近四年,经历了结婚、生女,但陆滢依然选择了重回泳池。这位老将把复出的目标定为能够参加今秋的陕西全运会,她准备为家乡上海队再拼搏一次。

        今天的全运会预赛,陆滢第四组出场。在这场和“00后”们的比拼中,虽然最后1分02秒96的成绩和她个人56秒87的“巅峰时期”有一些距离,小组第9的成绩也没能让她更进一步,但此时没人会苛责这位挑战自我的老将。

        在混合采访区,陆滢遇到了她的同门师妹、东京奥运会女子200米蝶泳冠军张雨霏。张雨霏等在那里,和陆滢亲密地合影留念。“陆滢姐作为老队员,而且是本次游泳比赛年纪最大的运动员,跟我一起游同一个项目,我有点感动,可能到了下一届的时候我也是像她这样的老运动员了。老运动员参赛更多的是把精神传递给后面的小运动员,希望后面的人不放弃,让中国游泳更加辉煌。”张雨霏说。

        张雨霏虽然年轻,却已经参加了三届全运会。2013年辽宁全运会上,她就和陆滢、刘子歌、焦刘洋一起参加100米蝶泳决赛。那一年,陆滢拿下冠军,刘子歌和焦刘洋分列二、三名。那场比赛会聚了中国四位“蝶后”,如今,只留下了陆滢和张雨霏在西安完成“交棒”。

        老将挑战年龄,而作为中国游泳队中坚力量的张雨霏,在挑战自己新的可能。

        19日晚,在比完女子100米蝶泳半决赛后,张雨霏带着习惯性的笑容出现在采访区。谈到自己成为奥运冠军之后的变化,张雨霏说:“感觉变了好多,一开始觉得自己就是一位普通的运动员,但随着大家找我做各种事情,才意识到自己不能再像以前那样由着性子来了,要格外注意自己的言行。”张雨霏还谈到了现场观众为自己助威的感受,“大家在呼唤我的名字时,我还有些紧张,与东京奥运会不一样。”

        本届全运会她一人身兼八项,这意味着接下来七天的比赛,张雨霏每天都会出场。而八项比赛每项都需要经历预赛、半决赛和决赛三次出发。

        从东京回到国内,继而转战全运会,张雨霏与参加奥运会的大多数运动员一样在连轴转,她自己也承认现在很累。“我本来以为休息两周就可以恢复状态了,但其实不是这样,确实感到了疲惫。”张雨霏说。

        张雨霏很幸运,进入国家队先后经历了三位蝶泳名帅的打磨,包括刘子歌的教练金炜、焦刘洋的教练刘海涛和陆滢的教练崔登荣,2018年后她一直跟随崔登荣。崔登荣虚心好学,善于捕捉世界先进技术和训练信息,对她进行了技术和体能改造,陪伴她熬过了阵痛和起伏,终于在2019年年底冬训开始见到了质变。

        在崔登荣“不走寻常路”的训练思路下,张雨霏以100米速度刺激200米距离,同时发展蝶泳运动员的必修课——50米和100米自由泳,直到新技术巩固后再稳步发展200米。张雨霏自己也说,此前几年断断续续跟着外教,直到备战东京奥运会,由于疫情原因需要封闭训练,她认真跟着崔登荣的思路踏实训练,也相信教练,直到2021年才重新开始接触200米,终于脱胎换骨,破茧成蝶。

        但破茧成蝶背后终究是她自己的不懈努力,翻开张雨霏的参赛履历表,我们发现她总是“能者多劳”。

        2010年参加江苏省运动会时,张雨霏参加6个项目,收获2金3银1铜;进入省队三年后入选国家队,2014年她参加南京青奥会,收获4金2银;2015年喀山世锦赛夺得女子200米蝶泳铜牌,2分06秒51的成绩打破女子青年世界纪录,同时还在4×200米自由泳接力再得一铜。

        “每一天都当新的一天去游,力气用光了就再充电。”当问及要参加八项比赛的感受,她表现出惯有的乐观,但我们能听出这背后的不容易。

        “蝶后”终会老去,但对自我的挑战让“蝶后”永远年轻。

        (本报记者 黄小异 王东)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