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镜头】
清晨,重庆市城口县咸宜镇李坪村的文化广场上聚集着154名村里的中小学生,一位大学生志愿者正在讲述“红船精神”的故事。他是西南大学“青春助力乡村振兴教育帮扶团”团长朝柯力。
7月8日,帮扶团的21名学生来到李坪村,开展为期40天的深度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与以往不同的是,今年社会实践的红色基调更为突出。
今年暑期,西南大学共组建352支团队,其中有116支党史学习教育类实践团。他们住在农村、联系农户,用别开生面的党史宣讲文艺演出拉近与村民的距离。实践团队还开展了国旗下讲党史、爱国诗词接力行、红色歌曲传万家等活动,将红色基因融入“接地气”的田间课堂。
高校开展党史学习教育,一方面辐射社会大众打通对外“循环渠”,一方面以师生为中心建好“思想田”。“研行万里话初心”党的事业先行者大寻访2021暑期研究生社会实践也开展得如火如荼。学生们拜访了全国优秀共产党员、全国脱贫攻坚楷模、“时代楷模”毛相林,千里共叙家国情、青春无悔助脱贫的绵阳援疆干部曹东,光荣在党68年的“老战士”李喜明,一生坚守“艰苦不怕吃苦,安全即是奉献”信条的全国优秀共产党员郝强……聆听榜样教诲,见证榜样力量,这是“无师胜有师”的最好课堂。
在学生们走出校门的同时,专家教授也带着党史育人理念走出校门,深入基层。3月23日,学校正式启动“从党史中汲取奋进力量”高校教授入社区活动,面向广大社区党员群众开设党史学习教育课,让爱国主义教育更接地气。
齐声唱、共情讲、同感悟,西南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张朝晖走进北碚天生街道奔月路社区,深情讲述革命先烈如何铸就党的光辉历史。宣讲过程中,张朝晖带领社区居民合唱了一曲《我的祖国》,全场激情洋溢。“张教授用最简单通俗的语言和翔实的知识使我们重温了党的历史,使我们更加热爱党,热爱祖国,珍惜我们来之不易的美好生活。”奔月路社区居民李丽说。
走进人民队伍,走入百姓心中,这是伟大时代的召唤。西南大学的校外宣讲团,先后深入多地,送宣讲到田间地头、基层社区、机关学校、工矿企业40余场次。
每一步探寻,都是对历史的守望,是对理想信念的传承,这样的党史学习教育格外深刻与难忘。西南大学校长张卫国表示,学校将坚持“一盘棋”统筹,“一张网”推动,细心谋划布局,鼓励师生走出去、走进去、走深去,让党的创新理论在基层生根发芽,让红色基因在师生中开花结果,从而将党史学习教育成果融入学校的奋斗征程、民族的伟大复兴中。
(本报记者 张国圣 本报通讯员 韩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