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明学术笔谈】
马克思一生著述颇丰,以马克思命名的马克思主义理论被世界近百分之三十的人所信奉、所践履,这在人类文明史上是绝无仅有的现象,至今没有其他任何一位哲学家、思想家的理论能够跨越国家和民族的界限发挥如此巨大的社会效用。这一方面体现了马克思主义创始人的理论与其他思想家、哲学家的理论不同,在思想、观念与现实之间构筑了实践的桥梁,另一方面也体现出马克思主义创始人的理论形成本身与人类社会历史发展进程的内在关联性。从国际视野来看,20世纪末的苏东剧变在国外一定程度上动摇了人们对这一理论的信念,21世纪初肇始于美国而在世界范围蔓延开来的国际金融危机,又在一定程度上将人们的视线重又引向马克思。历史的变迁与时局的动荡使马克思重又成为炙热话题,如何理解和认识马克思及其哲学思想,比以往任何时候都为人们所关注,回到马克思、走进马克思成为国内外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中一个非常重要的新视野。这一新视野以突出马克思、聚焦马克思为重点,与此同时再次引发了人们对马克思与恩格斯关系问题的研究热。
一
我们可以从两个方面来理解这一现象的形成,一是20世纪70年代《马克思恩格斯全集》历史考证版(MEGA2)的陆续编辑出版,使人们在阅读以莫斯科版本为依据的马克思和恩格斯本土语言译本的基础上,能够接触到以手稿为基础的原文字版本,而且这个版本还提供了马克思和恩格斯的自我修改、相互修改、阅读文献以及与他人交往的信息资料。这为我们从马克思主义理论发展源头更加深入、准确地理解马克思和恩格斯思想的形成历史、发展过程、各自贡献以及相互作用等方面提供了新的巨大空间;二是学者们将研究重点聚焦于马克思本人的思想,在一定程度上产生于马克思和恩格斯由于各自研究经历的不同而产生的差异,客观地认识这一差异,正确地认识马克思和恩格斯在形成马克思主义理论的过程中所作出的贡献与发挥作用领域的不同,能够有效地抵御那种将马克思和恩格斯思想对立起来的错误观点。
马克思和恩格斯是马克思主义的共同创始人,两人共同践行着对资本主义社会的批判和对社会主义、共产主义的理论探索,共同为了将这一批判和向往付诸实践的理论研究奉献了自己毕生的精力。然而马克思和恩格斯个人阅历与研究经历的不同导致了他们对马克思主义理论贡献的侧重点有所不同。
二
马克思和恩格斯的合作历程开始于《德法年鉴》,恩格斯的《国民经济学批判大纲》吸引了马克思的关注,这为后来马克思将对资本主义的批判由法学、哲学深入到政治经济学研究产生了重要影响。随之两人在清理自身与德国青年黑格尔派的关系中共同撰写了《神圣家族》《德意志意识形态》,接着共同为德国共产主义者同盟撰写了《共产党宣言》。这些经典合作成果展示了两人在基本信念、基本立场等方面的高度一致性。
尤其是两人共同地认识到对资本主义社会的批判不应停留在表面现象,而是应该深入到资本主义最基本的经济关系中去揭示其内在矛盾。由于当时恩格斯因父亲的要求已经辍学经商,难以集中时间和精力从事政治经济学批判这项严肃的科学性研究工作,19世纪50年代欧洲革命受挫,两人来到英国以后,恩格斯看到马克思全身心投入政治经济学批判性研究工作,他选择了在自家公司工作以便在经济上支持没有固定经济来源的马克思,而恩格斯自己则只是利用在公司工作的业余时间从事一些相对轻松的适合自己的研究工作。恩格斯于1873—1883年撰写了《自然辩证法》,1878年为了应对当时的理论纷争撰写了《反杜林论》,同年好不容易从经商活动中抽身而出,马克思却于1883年去世,他又放下自己手中的研究,全身心投入到整理编辑马克思遗留手稿的工作中去。1884年在马克思晚年撰写的笔记《路易斯·亨·摩尔根〈古代社会〉一书摘要》基础上撰写了《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接着全力以赴地整理马克思的政治经济学批判手稿,编辑出版《资本论》第二卷、第三卷,同时又承担起了捍卫和宣传马克思主义的重任,1886年撰写了《路德维希·费尔巴哈和德国古典哲学的终结》。
与恩格斯在研究和论战中所涉及的广泛哲学问题有所不同,马克思一生的研究视域更加集中、更加专注,在政治经济学批判之路上走得更远、更深,并且主线明确。人类解放事业作为一种理念支撑着马克思和恩格斯共同的学术研究和政治活动生涯,但是马克思在其一生的学术生涯中更加有意识地、自觉地主导着研究思路从抽象到具体的进展。从早期的《论犹太人问题》《〈黑格尔法哲学批判〉导言》《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到1857-1858年的《政治经济学批判大纲》以及大量的经济学研究手稿,直至耗费了其毕生精力也没有最终画上句号的《资本论》。
马克思一生的研究路径主题清晰、明确,问题意识突出。早期德国古典哲学对马克思有着很大的影响,但是马克思在某种意义上扬弃了德国古典哲学,19世纪50年代以后,英国的经验唯物主义立场尤其在政治经济学领域对马克思也产生了一定的影响,所以我们很难用某个单一的哲学派别来界定马克思的哲学思维方式。
三
今天的国际大背景下能够唤起人们怀念马克思的正是马克思批判资本主义的问题意识,并且为了在时代境遇下沿着马克思的研究路径去继续深入地思考和探索这些核心问题,人们将研究的视野聚焦于马克思。部分国外学者由此走向另一个极端,认为马克思与恩格斯的观点是对立的,这显然毫无意义。天下没有两片完全相同的叶子,更何况是两位具有深邃思想、丰富洞见而又阅历丰富的伟大思想家呢!
今天,那些所谓的“后现代”,以前卫的方式通过夸大马克思话语中的19世纪特征来强调马克思主义哲学理论的“过时”;那些所谓的“现实派”,通过夸大马克思和恩格斯话语中描述未来社会的浪漫成分来强调其所谓不切实际的“乌托邦因素”;那些所谓的务实派,通过将马克思主义哲学聚焦为阶级斗争而敬而远之,这些观点实际上都忽略了或规避了马克思的问题意识。只要这些问题还在,人们就不会忘记马克思。
人们不难看到,马克思认识到的问题不仅没有在我们的时代消失,而且还在世界范围内蔓延开来。经济全球化的发展趋势在推动全球文明和现代化进程、促进全球文化与科学技术交往的同时,也将资本的逻辑带到这个世界的每一个角落,与此相应使原民族国家范围内的矛盾在国与国之间的规模上再现出来。与此同时,这一趋势也将马克思的话语推向全球。回到马克思和重读马克思的呼声在20世纪末已经在世界范围内悄然兴起,21世纪初肇始于美国的国际金融危机及其向世界范围的扩展,使越来越多的人回想起马克思对资本逻辑的经济学—哲学批判,由此马克思的《资本论》研究热在世界范围内经久不衰,人们致力于寻求不同于资本主义世界的替代模式,后疫情时代,这一萦绕在世界上空的幽灵的面貌会更加清晰。
正是从这一意义上我们看到,《马克思恩格斯全集》历史考证版(MEGA2)所提供的文本文献以及中文新版《马克思恩格斯全集》《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等资料,为我们在时代境遇下从文本语境中研究马克思和恩格斯思想,不仅提供了具有立体感的、全视角的画面,而且提供了实证性、科学性研究所需要的文本依据。
(作者:魏小萍,系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研究员,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哲学系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