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评析·新时代需要健康的审美观(11)】
近年来,在广大文艺工作者的努力下,一大批优秀文艺作品涌现出来,使我国文艺创作逐渐步入繁荣发展阶段。但同时也存在着有数量缺质量等现象,从业者中甚至出现了失德失范、违法违规等行为。特别是近一段时间,部分演艺从业人员的高价片酬、阴阳合同、违法乱纪、伤害民族感情等德不配位的劣迹行为频现,引起社会强烈反响。某些艺人不明大德、不守公德、不修私德,专业素养匮乏却妄想不劳而获,更有甚者罔顾法纪、肆意妄为,不仅自毁前程,损害行业生态,影响文艺事业的高质量、可持续发展,更造成了极其恶劣、难以挽回的社会影响。日前,中央宣传部印发《关于开展文娱领域综合治理工作的通知》,非常精准,十分必要。
马克思说,劳动创造了美。文艺工作者只有通过辛勤的劳动,不断提升专业素养、职业操守、思想修养、道德责任,才能创作生产出给人以价值引导、精神引领、审美启迪的文艺作品。特别是具有广泛知名度和社会影响力的演艺人员,其对劳动秉持的价值观、其言谈举止不仅对大众的生活方式、价值取向等具有重要影响,一定程度上更是整个社会精神风貌、时代特征、思想文化等方面的具体表现,因而更应身体力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回望百余年中国电影发展史,每个时代都曾涌现出一大批德艺双馨的文艺名家,他们脚踏实地,辛勤劳动,通过奋斗和创造,取得卓越的文艺创作成就,亦有高尚的人格修为与社会责任感。大批文艺工作者始终坚持在文艺创作上辛勤耕耘,在思想风范和人品艺德上率先垂范,以高尚的德行与高超的技艺获得了人民群众的广泛认可,亦是后辈学习的楷模典范。
从这些德艺双馨的文艺名家身上,我们看到,文艺工作者的成长,是一个复杂的过程,无论是专业技能素养还是思想道德修养,都需要长期的磨炼和沉淀。文艺工作者若想获得成功,需要在“德”与“艺”两方面弘扬劳动创造美德,勤于劳动,善于创造,从根本上杜绝不劳而获等不良倾向,扎扎实实地加强思想积累、知识储备、文化修养、艺术训练,力求知行合一,在文艺作品中同样颂扬劳动美德,讴歌奋斗人生。
由此可见,文艺工作者的艺术观,与艺术作品的价值、功能和使命息息相关。近年来,作为培育新时代优秀文艺工作者的重要阵地,我国艺术院校越来越重视艺术观教育,不断强化以人民为中心的艺术观教育。当然,艺术观教育是一个长期的系统工程,需要学校教育、社会教育、自我教育相结合。文艺工作者应自觉接受艺术观教育,坚持以精品奉献人民,用明德引领风尚。
作为文艺工作者,必须牢记初心使命,永葆人民情怀,多下苦功、多练真功,不断深入生活,扎根人民,努力创作生产更多传播当代中国价值观念、体现中华文化精神、反映中国人审美追求,思想性、艺术性、观赏性有机统一的优秀作品。
(作者:侯光明,系全国政协委员、北京电影学院教授、北京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中心研究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