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健康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科普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21年09月08日 星期三

    国际粮价为何“高烧”不退

    作者:万喆 《光明日报》( 2021年09月08日 12版)

        9月2日,联合国粮食及农业组织发布最新月度报告显示,2021年8月全球食品价格指数达127.4点,环比上升3.1%,比2020年同期上涨32.9%。这个数值已经接近今年峰值5月的127.8点,离2011年全球粮价指数的历史纪录131.9相差不远。此前,《2021年全球粮食危机报告》指出,2021年国际粮价持续维持高位,可能致使全球至少1.55亿人陷入严重粮食不安全境地。

        当前,新冠肺炎疫情让全球粮食安全问题进一步突出,全球饥饿贫困人口不减反增,全球粮食安全问题再次成为摆在世界人民面前的一大难题。可以说,全球粮食安全赤字有增无减,世界正濒临50年以来最严重的粮食危机。人们不禁要问,是什么原因造成了全球粮食安全形势异常严峻?如何解决当前全球粮食安全问题?

    天灾是粮价高企之“标”

        自古以来,全球种粮农民往往“靠天吃饭”。对于洪水、干旱、台风等极端天气,种粮农民难以抵御。2021年,全球频频出现极端天气,不仅造成人员伤亡,更是影响粮食生产。

        据估计,今年美国的小麦、玉米和大豆产量以及库存可能会降至近10年来的最低水平。美国农业部8月份供需预测报告显示,美国小麦预期产量为4618万吨,创19年来的新低。加拿大预估减产更大,预计将减少超过30%,仅为2400吨。在南半球,被称为“南美粮仓”的巴西,5月份至今,遭受着严重干旱和霜冻双重打击,不断冲击着全球各类大宗商品的供应链。在俄罗斯,作为全球最大的小麦出口国,由于天气干旱,其小麦产量同比预估将减产15%,预计为7250万吨。在欧盟,受暴雨等极端天气影响,小麦及大麦收成锐减。随着产量大幅减少,农作物的价格明显上涨,国际谷物理事会的数据显示,今年小麦出口价格上涨了46%,而联合国粮农组织也表示全球食品价格已涨至10年来的新高。专家表示,如果极端天气持续下去,农作物价格还将继续攀升。

    人为因素是粮价病灶之“本”

        不可否认,极端天气是造成全球粮价“高烧”不退的重要因素。因此联合国粮食及农业组织也指出,粮价的飙涨主要是因为极端天气造成全球粮食产量预期的下降。但是,正确认识理解全球粮价上涨的原因,我们还要看到天灾背后的因素,特别是人为的因素。粮食作为世界大宗商品,不仅具有商品属性,同时具备金融产品属性,受到国际货币政策、资本炒作和定价权等人为因素影响。此外,粮食安全作为国家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国家战略物资,受到国家政策和国际关系的影响,特别是在保护主义抬头的当下,人为造成粮食流通受阻进一步推高了恐慌情绪。

        一是人为货币放水推高粮价。在疫情蔓延和经济衰退的双重压力下,美国经济受到沉重打击,为了缓解经济压力,美联储开动印美元模式,开启大水漫灌的模式。从2020年3月至2021年3月,美国先后通过了3轮财政刺激计划,向市场投放了5万亿美元用于刺激经济恢复,4月又通过了1.8万亿的家庭计划,8月4.7万亿还在继续通过审批。按美国财长耶伦的说法,放水势必会让美国财政赤字变大。从美联储大放水开始,包括国际粮食价格在内的全球大宗商品价格不断暴涨。粮食既是重要的生存物资,又是重要的基础原料,于是成为各国纷纷争抢的对象,国际粮价开启了“高烧模式”,已经接近10年以来新高。

        二是资本炒作推波助澜。美国不仅控制着四大国际粮商,垄断着全球80%的粮食贸易量,而且控制着全球粮食期货,牢牢掌握着全球粮食定价权。粮食作为大宗商品,交易一般都采用期货交易模式,其定价也以期货价格为基准。美国的芝加哥期货交易所是世界上最发达的农产品期货交易中心,为美国与全球农产品提供了价格基准。影响芝加哥期货价格的一个关键因素,便是美国农业部的各种报告和发言,因此,美国农业部只要动动嘴皮就可以影响期货价,继而影响全球农产品价格,美国也由此牢牢掌控着全球农产品定价权。今年以来,市场炒作和疫情影响,推高了市场对粮食的恐慌心理,粮价也在诸多因素的叠加综合作用之下上涨。实际上,从全球粮价“高烧”中获利的大多是美国资本。

        三是人为断链加剧缺粮恐慌。受疫情影响,2020年全球粮食产量下降了20%。越南、俄罗斯、加拿大等粮食生产大国为了防止国内粮食价格上涨,限制甚至停止粮食出口。全球粮食供应链受到较大冲击,加之一些发达国家因封城措施导致民众恐慌囤积食品,而那些严重依赖粮食进口的国家更是陷入了极大的被动。此外,受燃料价格上涨、船只供应紧张和港口装卸时间延长等因素影响,全球粮食海运价格呈现上涨,进一步加剧了缺粮的恐慌情绪。

    国际粮食安全治理体系急需改革

        当前国际粮价“高烧”不退,触动着全世界人民的神经。实际上,根据联合国粮农组织的数据显示,虽然受到疫情和极端气候等因素影响,但各国和国际组织采取的措施与联合行动,能确保全球粮食供给充足,确保疫情期间全球粮食价值链运转顺畅。根据联合国粮农组织的数据,2020年全球谷物总产量达到27.65亿吨,创历史新高,比2019年增加5800万吨,全世界粮食的总供应量足以满足需求。

        但是,我们必须清醒认识到,全球粮食安全治理体系存在不合理不公平现象,全球粮食供应仍存在不平衡不充分问题,粮价仍存在过度金融化资本化的弊端,发达国家控制着全球粮食供应的主导权和粮价的控制权,疫情推高了全球粮食安全的风险,依赖粮食进口的低收入国家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粮食危机。要解决当前全球粮食领域的问题,治理气候变化问题、遏制极端天气频发只是“标”,更重要的是要改革国际粮食安全治理体系的“本”,向着更公平更平衡的方向发展。

        同时,我们要看到,我国粮食已经保持了“17连丰”,最近6年一直稳定在1.3万亿斤以上,已连续多年超过国际通常认为的人均400公斤粮食安全标准线。2021年全国夏粮总产量14582万吨,比2020年增加296.7万吨,增长2.1%,中国人的粮食安全完全有保障,中国人牢牢端稳了自己的饭碗。

        在后疫情时代,我们要积极作为,坚持自身安全和共同安全相统一,树立全球合作应对粮食安全挑战的意识,加强团结协作,深化和平合作、平等相待、开放包容、共赢共享的伙伴关系。要完善全球粮食安全治理体系,在后疫情时代加强合作,通过联合国等机构,减少全球饥饿和贫穷现象,破除人为制造粮食危机的现象,推动“粮食安全命运共同体”。要将农业合作作为“一带一路”建设的优先发展方向。在沿线国家建立合作机制,从政策、技术、综合角度采取提升共同体粮食安全的措施,在沿线国家大力推广绿色农业,确保沿线国家粮食安全的水平,实现“一带一路”粮食共同安全。

        (作者:万喆,系北京师范大学“一带一路”学院研究员)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