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14年,宁波公立甲种商业学校成立。这一年,也被称为宁波商业职业教育元年。从宁波公立甲种商业学校,再到如今的浙江工商职业技术学院,百余年来,这所被誉为“培育宁波商帮文化的摇篮”的学校,已经成长为一所“工、商”并重,对接地方经济和产业发展需求的现代化高职院校,形成了“传承宁波商帮精神,培育现代商帮人才”的办学特色。
站在浙江省“双高”(高水平职业院校和专业群)建设单位的新起点上,浙江工商职院立足实际,守正创新,传承和发扬百年商贸教育的优良传统和文化基因,全力构建具有区域特点、学校特色、时代特征的特色校园文化育人体系,以此助推“双高”建设,凝聚前行力量。
构建“一三三三”体系 做好整体谋划
“一所学校的校园文化贯穿于教育实践的方方面面,在培根铸魂、启智润心方面有着不可忽视的重要作用,必须加强系统设计和整体谋划。”浙江工商职院党委书记陈仕俊如是说。
浙江工商职院从学校文化育人的现状出发,整合现有文化资源,锚定“承续与发展”方向,构建了“一三三三”特色校园文化育人体系。
其中的“一”是学校百年办学积淀而成的“工商精神”,而“三”分别指三个维度、三种文化和三类载体,即以“工商精神”为内核,从区域特点、学校特色、时代特征三个维度撷取“宁波商帮文化、校训文化、非物质文化遗产”三种文化为学校主流文化,并充分融入人才培养的“课程体系”“教学实践”和“网络教育”等载体,构建鲜明特色校园文化育人体系,进而发挥高校文化传承创新的职能,为学校实现高质量发展铸魂。
强化价值引领 挖掘精神富矿
多年来,浙江工商职院一直致力于挖掘百年校史中的精神富矿,形成了学校的办学思想、办学理念,以及校训、校风、教风、学风等主流价值体系,并以此濡染一代又一代的工商学子。
2019年,学校第二次党代会又对学校百年文化精神进行了高度概括,使之成为激励全校师生继续奋进、再创辉煌的不竭原动力。思政教师在校史馆开讲“入学第一课”,邀请老校长返校讲述百年校史,举办辩论赛……学校还结合党史学习教育,挖掘校史中的红色基因,面向全校师生开展了系列学习实践活动,让学校百年历史中凝练出的精神深入人心。
传承商帮文化 形成育人特色
百余年来,植根浙东学派实学思想的“宁波商帮文化”始终是浙江工商职院最丰厚的“传家宝”。学校围绕宁波商帮“创业、务实、诚信、协作”的精神,不仅打造了《宁波商帮文化》省级在线课程,还搭建了诚信教育、市场竞技、素质拓展、技能比赛等平台,探索形成了基于“四个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连续举办19届校园商品展销会,成为锻炼和展示学生商贸应用才能和创业实战才能的“金字招牌”,并获评“宁波市首届高校校园文化十大品牌”。
学校大力推进产教融合,先后与150多家龙头企业开展校企合作,发起并成立了6个协会、学会;与宁海、慈溪、海曙等地开展“县(市区)校合作”,形成了“一体多翼”的办学格局。目前,全校81%的专业与浙江(宁波)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发展的重点产业对接,毕业生留甬率超60%,还涌现出电商创业先锋沈兴秋、智能制造研发达人翁国栋、技能大师李晶等一大批德技并修的优秀人才。
践行校训文化 打造育人平台
为了充分发挥校训文化的育人作用,浙江工商职院遵循“厚德、进业、明智、笃行”的校训,先后打造了“厚德讲坛”“明智红学堂”“笃行志愿服务月”等课外育人平台,让校训内化为精神追求,外化为实际行动,切实提升广大师生的道德修养和文明素养。
由全国劳动模范分享亲身经历,听开国将士后代讲述先辈故事,与青年学者共探宁波城1200年的生命印记……2021年,浙江工商职院进一步做大做强“厚德讲坛”等育人平台,由思政教师、校外德育导师、知名校友、社会各界人士等一起担任“主讲人”,举行系列访谈、宣讲活动共计近20次,还开展了相关网络实践教育活动,在校园内外、线上线下形成了协同效应。
弘扬非遗文化 坚定文化自信
追寻传统戏曲的发展历程,了解戏曲基本知识,学习身段表演技法……2021年上半年,近10场“戏曲进校园”活动在浙江工商职院举行,吸引一大波“00后”戏迷,使他们连连感叹戏曲之美,中华文化之博大精深。
作为宁波市“戏曲进校园”首个高校实验基地,浙江工商职院一直力推“戏曲进校园”工作,先后与宁波市甬剧研究传习中心、宁波市文化旅游研究院、宁海平调艺术传承中心开展紧密合作,共同进行地方剧种艺术研究、传播以及老艺人保护等工作;把戏曲表演纳入学生的人文素质教育,以“常规教学+兴趣培养+比赛演出+线上展示”的形式集中培训对戏曲感兴趣的学生。
学校还自编电子教材,开设了全校性艺术修养课、非遗通识课等,组织开展了“老字号进校园”“留学生走进非遗文化”等文化活动,先后培育了10余个传统文化品牌社团,积极引导广大师生发挥专长,借助互联网和新媒体弘扬非遗文化,使之在新时代迸发出新的活力。
“文化育人是一个系统工程,特色校园文化育人体系建设和运行实施依然任重道远。”陈仕俊说。他表示,学校将从“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高度,立足已有成果和优势,持续推动理念方法行动机制创新,不断提升文化自觉,切实增强文化自信,使文化元素、文化力量成为凝聚人心、推动发展、打造特色的强大动力,努力续写高职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新华章。
(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