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健康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科普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21年09月01日 星期三

    发掘地方特色 典型凝聚力量 主动问需于民

    看张家港如何续写城市精神

    作者:本报记者 苏雁 本报通讯员 张新 《光明日报》( 2021年09月01日 04版)

        72年前,在长江流域江苏张家港段,双山岛人民用小船划出了“军民团结如一人”的巨大威力。72年来,红色基因在这方热土上赓续传承,铸就了“张家港精神”这一“伟大理论的成功实践”。如今,在开展党史学习教育的过程中,这份精神血脉再次鼓足了百万港城人民奋进新时代的精气神。

    城市精神一脉相承

        近日,张家港市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文明张家港”展示馆接待量翻了近一倍。作为集中展示张家港人如何在张家港精神激励下取得丰硕成果的重要窗口,这里成为各单位开展党史学习教育的“网红打卡地”。

        “这里的一幅幅图片详细记录了党领导张家港人民的奋斗史和张家港精神成长史。”虽然每天重复许多遍,但讲解员季津津的讲解依然饱含感情,“比如这一张,20世纪90年代,时任张家港市委书记秦振华带领大伙儿上街拍苍蝇、扫马路、拆除露天茅坑,靠着80多万把笤帚,‘扫’出了一个国家卫生城市,张家港精神由此发端”。

        1995年10月,全国精神文明建设经验交流会在张家港召开,向全国推广“一把手抓两手、两手抓两手硬”的张家港经验。“团结拼搏、负重奋进、自加压力、敢于争先”的张家港精神从此闻名全国,成为苏州改革开放的“三大法宝”。

        常年位列全国百强县市前三名、连续六届高分蝉联全国文明城市……在张家港精神的感召下,广大党员干部带领人民群众创下了200多项国家级及以上荣誉。

        “张家港精神是改革开放时代孕育的新‘红色精神’,是中国共产党红色精神谱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张家港市委党校副校长魏欣告诉记者。

        在开展党史学习教育的过程中,张家港除了用好渡江胜利公园等红色历史遗存,还善于发掘地方特色“能量池”,不断推动党史学习教育有力有序、有声有色。

        在“文明张家港”展示馆楼下,全国县级市首个“学习强国”学习平台线下学堂——“追梦学堂”增设了“夜学”项目。专题讲座、互动答题、主题分享……作为该市近年来创新打造的理论宣讲阵地,这里依托“学习强国”学习平台的强大资源,成为广大党员开展党史学习教育的必选“套餐”。

    一个人带动一群人

        抓好青少年学习教育,让红色基因、革命薪火代代传承。围绕“童心向党”主题,张家港市实验小学组织少先队员们开展“春天的出发——百年百名优秀党员·红领巾寻访活动”,上好“行走的思政课”。

        张家港市实验小学东校区校长吴灵燕介绍,孩子们不仅寻访了渡江战役亲历者、抗美援朝的英雄,也实地走访了“最美退役军人”、全国道德模范提名奖获得者、永联村党委书记吴惠芳等先进典型。

        一个人带动一群人,一群人感动整座城。

        在张家港市经开区(杨舍镇)新时代文明实践所,来自该市梁丰小学的孩子们正在表演原创锡剧《国旗下的公开课》。学校联合张家港市锡剧艺术中心,以张家港市革命烈士童德载为原型,创作锡剧《国旗下的公开课》,学校小星星戏曲社的孩子们童声颂英烈,传承爱国情,用稚嫩的童声凝聚起奋进的力量。

        作为全国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的第一批试点城市,张家港充分发挥遍布全市的新时代文明实践所、站(点)优势,深入社区企业、深入田间地头开展宣讲活动,不断凝聚党史学习教育人气。

        在南丰镇,退休老党员倪平华以“党史+直播”的形式,在网络平台当起了“主播”。身边人、身边事、身边的变化,在略带乡音的讲述中变得生动、鲜活,迅速吸引了一批90后、00后观众。

        “红色广播站”“庭院课堂”“家庭党校”在广大基层社区如雨后春笋,党史学习教育更加“接地气、冒热气、聚人气”。

    直抵人心的民生温度

        浩浩长江奔流不息。每个节假日,与双山渡江胜利公园隔江相望的“江海交汇第一湾”——张家港湾,成为张家港市民亲近母亲河的好去处。

        张家港紧紧围绕新发展理念,把修复长江生态环境作为压倒性任务,大力推进沿江生态修复,2019年全面启动的张家港湾生态提升工程,便是其中的一个缩影。该工程对12公里的沿江岸线实施生态改造,“寸土寸金”的生产岸线被重塑成绿水青山的生态岸线,成为张家港“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实现高质量发展的最新实践。

        “还绿于江、还江于民”。张家港湾的蜕变,彰显了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为老百姓创造更美好的生活——传承红色基因,赓续精神血脉,这股一往无前、势不可当的初心力量,激励着广大党员干部在党史学习教育中不断走深走实。

        总投资8亿美元的信义光伏(苏州)有限公司太阳能装备用轻质高透面板项目,正在加快建设中。该项目不但为张家港打通了新能源产业链的重要一环,更创造了该市项目审批落地的最快纪录——从拿地到发证只用了1小时。

        “这是我们所有投资项目中拿证最快的一个项目。按照测算,提前一个月达产能,将增加2000万元至3000万元的效益。”信义光伏(苏州)有限公司工程部部长林少和说。

        张家港市委副书记、市长,市委党史学习教育领导小组副组长韩卫介绍,企业所需、群众所盼,成为张家港各部门各单位开展“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的“指挥棒”。

        为进一步畅通群众诉求表达渠道,张家港整合各方资源上线“市民诉求中心”平台,以“一网通办”助力党史学习教育纵深开展。4月底上线以来,已受理市民诉求5300多件,办结率达99.6%。

        问需于民,把实事办到群众心坎儿上。打开该市近期发布的“我为群众办实事”项目清单,涉及乡村振兴、政务服务、基层治理、改善民生等方方面面,释放出直抵人心的民生温度。

        加快推进“民生微实事”项目、组织“张罗人才”稳就业、开展“同心·同行”志愿服务特色项目、打造“邻里港湾”综合服务品牌……张家港用“短平快”解决百姓身边“小急难”,切实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深入学习党史,汲取前进力量。张家港市委书记、市委党史学习教育领导小组组长潘国强表示,张家港把开展党史学习教育作为“必修课”“动力源”“正衣镜”,发扬红色传统、传承红色基因,砥砺担当之能,丰富“张家港精神”内涵,全力谱写张家港现代化建设新篇章。

        (本报记者 苏雁 本报通讯员 张新)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