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自国新办新闻发布会的报道】
就业是最大的民生,也是经济发展最基本的支撑。国务院日前印发的《“十四五”就业促进规划》(以下简称《规划》)提出,“十四五”时期,实现更加充分更高质量就业,是推动高质量发展、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内在要求,是践行以人民为中心发展思想、扎实推进共同富裕的重要基础。
“十四五”时期我国就业形势如何?在促进就业方面将有哪些创新举措?8月30日举行的国务院政策例行吹风会,围绕相关热点问题进行了回应。
技能人才总量增至2亿人
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副部长李忠介绍,“十三五”期间,我国将就业摆在“六稳”“六保”工作的首位,持续推出降低社会保险费率等政策“组合拳”;同时,持续优化营商环境,市场主体创新创业活力迸发,新业态、新模式加速涌现,劳动者就业渠道更加多元,公共就业创业服务体系不断健全。
李忠称,“十三五”时期,我国就业工作取得了积极进展——
就业规模保持稳定。城镇新增就业6564万人,超额完成5000万人的目标任务,城镇登记失业率维持在4.2%以下的较低水平。
就业结构不断优化。城镇就业稳定增长,第三产业就业规模扩大,中西部地区就近就地就业增多,区域就业结构更均衡。
重点群体总体平稳。高校毕业生人数连年增长,就业水平保持稳定;农民工总量扩大,就业扶贫扎实推进,困难群体得到有效帮扶。
就业质量逐步提升。劳动者素质普遍提高,劳动年龄人口平均受教育年限从10.2年提高到10.8年,技能人才总量由1.3亿人增至2亿人,其中高技能人才超过5000万人。职工工资收入合理增长,劳动权益保障加强,社会保障覆盖面持续扩大,保障水平逐步提高。
“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国发展仍然处于重要战略机遇期,就业工作的机遇和挑战并存。”李忠说。
“就业难”和“招工难”并存
国家发展改革委副秘书长高杲认为,我国经济长期向好为促进就业提供了重要支撑。从当前情况来看,我国经济运行稳中加固、稳中向好,带动就业逐步企稳;从今后一个时期来看,我国已经转入到高质量发展阶段,新发展格局在加快构建,新型城镇化、乡村振兴深入推进,劳动者素质也在不断提高,实现更加充分更高质量就业具有坚实牢固的基础、多方面的优势和条件。
在高杲看来,我国服务业和民营经济在不断发展壮大,为扩大就业提供了广阔空间。“十四五”时期,我国将积极采取有力措施,促进现代服务业和先进制造业、现代农业深入融合,支持生产性服务业、生活性服务业多样化创新发展,不断扩大就业容量。同时,营商环境持续改善、产业结构更加优化等将助力就业扩面提质。此外,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在逐步深化,数字经济快速发展,将进一步催生更多新产业、新业态、新商业模式,不断拓展就业创业新领域。
“当然我们也看到,‘十四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所面临的环境确实比较复杂,就业领域的矛盾和问题也会比较多。”高杲说,结构性就业矛盾更加突出将成为就业领域的主要矛盾,其突出表现就是“就业难”和“招工难”并存。
高杲表示,“就业难”主要体现在部分劳动者知识技能不能适应现代产业发展的变化,求职和就业难度加大。同时,我国又存在“招工难”,虽然目前全国技能人才的总量占比在不断提高,但从劳动力人口结构来看,其比重仍偏低。“十四五”时期,预计技术进步和产业转型升级步伐会进一步加快,这就对劳动者的技能素质提出了更高要求,特别是高质量劳动力短缺的结构性矛盾可能会更加尖锐。
有效缓解结构性就业矛盾
《规划》提出,到2025年,实现就业形势总体平稳,城镇新增就业5500万人以上,城镇调查失业率控制在5.5%以内,就业质量稳步提升,结构性就业矛盾有效缓解,创业带动就业动能持续释放,风险应对能力显著增强等目标。
对此,李忠表示,要坚持经济发展就业导向,千方百计扩大就业容量,鼓励创业带动就业,支持多渠道灵活就业和新就业形态发展;推动劳动报酬提高与劳动生产率提高基本同步,健全覆盖城乡劳动者的社会保障体系,努力消除就业歧视,保障妇女在就业创业等方面的合法权益,促进平等就业。
“培训和服务双轮驱动。”李忠说,“十四五”期间,要继续持续、大规模、多层次开展职业培训,建设一支符合高质量发展要求、适应现代化经济体系的劳动者队伍。发挥就业服务的促进作用,强化公共就业服务的兜底保障职能;支持社会组织提供公益性就业服务,提高劳动力市场的供需匹配效率。
李忠认为,要突出抓好高校毕业生、退役军人、农村转移劳动力、就业困难人员等重点群体就业,完善就业失业统计监测调查体系,加强大数据等技术应用,增强风险预警和处置能力,防范化解规模性失业风险,兜牢民生底线。
此外,《规划》提出,高度重视城镇青年就业。为城镇青年创造多样化就业机会,增强城镇青年职业发展能力,强化城镇青年就业帮扶。
“促进青年就业,关系着民生改善、高质量发展和国家的未来。”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就业促进司司长张莹说,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国青年就业形势将总体保持平稳。同时也要看到,青年劳动者的规模依然较大,他们中有一些人的实践经验、专业能力与市场需求存在着结构性矛盾。
张莹表示,要创造多样化的就业机会,增强青年的职业发展能力,增强就业服务的针对性,做好困难帮扶。“我们将竭尽所能,为青年就业创业创造条件,助力他们以聪明才智贡献国家,以开拓进取服务社会。”张莹说。
(本报记者 刘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