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奋斗百年路 启航新征程·学党史 悟思想 办实事 开新局】
日前,《北京市无障碍环境建设条例(草案二次审议稿)》正在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2004年,北京出台了全国第一部关于无障碍的地方性法规《北京市无障碍设施建设和管理条例》。时隔17年后,为适应发展新要求,《北京市无障碍环境建设条例》再次列入北京市人大常委会年度立法计划。此次条例修订特别更新了无障碍环境建设的理念,从无障碍设施、无障碍信息交流与无障碍社会服务等方面发力,保障民众平等参与社会生活的权利。具体条款不囿于有障碍人士,也包括推动老年人、未成年人及其他行动不便者都能够安全、自主、方便地居住、出行、工作、休闲娱乐和参加其他社会活动。
致力于提升无障碍社会服务的不只是立法机关。无障碍环境建设虽然不属于检察公益诉讼的法定领域,却是检察公益诉讼新领域探索的一项重要内容。
“探索开展无障碍环境建设公益诉讼,是深入开展党史学习教育,坚持检察为民办实事的生动实践。”最高检副检察长张雪樵表示,要以高度的政治自觉、法治自觉和检察自觉推动无障碍环境建设可持续高质量发展,为立法完善后的良法善治夯实基础。
“我们积极建议检察机关将无障碍纳入公益诉讼,并与最高检第八检察厅联合赴浙江省检察院调研无障碍公益诉讼专项监督工作。”中国残疾人联合会党组成员、副理事长相自成表示,公益诉讼通过无障碍的“小切口”充分展示了为民办实事的“大作为”,将继续配合最高检等部门,推进完善无障碍环境建设法规制度体系,推进无障碍环境建设工作转化为实际效能。
最高检专门印发《关于积极稳妥拓展公益诉讼案件范围的指导意见》,指导各地从特殊群体权益保障等新领域切入,积极稳妥开展无障碍环境建设公益诉讼探索实践。据统计,2019年至2021年3月,全国检察机关共立案办理无障碍环境建设公益诉讼案件803件。
截至2021年4月,全国已有25个省级人大常委会出台关于加强检察公益诉讼工作的专项决定,其中有7个省对探索开展残疾人、老年人等特殊群体权益保护公益诉讼工作予以明确。
学史明理、增信、崇德要落到力行上,党史学习教育是每一个检察院、每一名检察人员的“必修课”。而党史学习教育激发的动力,转化为更多检察为民、便民、利民、惠民的务实举措。
开展司法工作人员职务犯罪侦查百日攻坚行动;探索建立虚假诉讼联合防范、发现和制裁机制;部署开展群众信访件件有回复“回头看”专项活动;加大反洗钱犯罪惩治力度;加强对知识产权检察职能集中统一履行试点9省市工作的指导;建立年度法律监督报告制度;修订检察人员业绩考评规范性文件,对各地业绩考评成效开展专项抽查……检察机关把学习党史同总结经验、观照现实、推动工作结合起来,推动党史学习教育与检察工作高质量发展两手抓、两促进,不断提高应对风险、迎接挑战的能力水平。
最高检党组书记、检察长张军表示,党史学习教育最终是为了“力行”,更好推动工作。检察机关将通过党史学习教育,检视日常检察工作距离党中央要求和人民群众的需要还有哪些差距,以人民为中心在哪些方面落得不够实。通过做好日常检察工作,不断优化检察履职,以扎实的“力行”办好检察为民实事。
(本报记者 陈慧娟)